“有了這條步道,不僅到軌道站方便,還多了一個散步的好去處。設計真不錯!”7月28日晚,市民陳月從軌道謝家灣站出站,走過站外步道,乘坐垂直電梯,僅用15分鐘就到了位于鵝公巖小學附近的家中。
而過去,由于謝家灣軌道站和黃楊路片區的多個小區之間有50米的地形高差,居民們爬坡上坎,最快也要步行近30分鐘才能到達軌道站。
近年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軌道“最后一公里”的換乘銜接問題,持續推進市級重點民生實事“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今年4月以來,該局結合主題教育,把“以學促干”扎實辦好民生實事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標尺,圍繞提升軌道步行便捷性,加快推動解決市民出行不便等實際問題。
廣泛調研吸納群眾意見
準時度高、運量大的軌道交通,已經成為中心城區居民出行的主流方式。可怎么才能讓軌道站到居民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銜接得更好,讓大家出行更方便?
對群眾關心的問題,要聆聽群眾的聲音。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調研組及時總結前兩年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實施經驗,結合山地城市特色,線上線下結合開展多種調研,進一步摸準群眾具體實際,充分吸納群眾意見,切實提升民生實事群眾參與度。
“謝家灣軌道站出站后太不方便,要爬坡上坎才能回到小區,希望增加步道。”“李家坪軌道站出站后要繞好大一段‘冤枉路’,能不能想辦法優化一下?”
通過網絡問卷調研,一條條群眾心聲匯集起來。同時,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的老年群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10多名社區規劃師走進各個社區,以宣講、走訪的形式,線下收集意見。經過梳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找出群眾意見最集中的站點,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走訪調研。
通過實地走訪,專家掌握了現場的一手情況,在后期提供優化建議時,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建議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
交通大數據為便捷性提升“出謀劃策”
不過,僅有專家的現場調研還不夠。在推動項目實施中,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注重運用交通大數據賦能提升軌道交通便捷性。
具體來說,基于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建立了一個軌道站換乘數字化評估優化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構建了數字化的軌道、公交及步行網絡,結合重慶城市立體空間,研究者可以進行多維度客觀評估軌道換乘出行的可達性、便捷性,并開展模擬規劃,找到最佳方案。
為解決謝家灣軌道站與黃沙溪居住片區步行換乘遠、高差大、便捷性差的問題,該局調研組結合交通綜合信息平臺評估和現場調研情況,提出了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優化建議。
據此,有關方面建成3條步行通道,全長1100米,設置了無障礙垂直電梯、電扶梯等設施,改善出行品質,有效改善4.4萬居民軌道出行體驗。
而針對李家坪軌道站周邊小區步行換乘通道缺失、環境差的問題,調研組同樣提出了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優化建議。有關方面據此建成4條步行通道,長度560米,克服高差78米,有效提升5.5萬人的出行便捷性和舒適性。
今年任務完成后將惠及76.9萬人
記者了解到,2020年,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編制了《中心城區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對中心城區60個軌道站提出優化方案。
2021年,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聯合印發《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實施方案》,分三年實施60個軌道站的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2021年、2022年開工建設的45個站點中除光電園站因新建過街天橋項目工期較長暫未完工外,其余44個已全部完工投用,惠及約60萬人。
截至目前,該局已聯動相關部門、區政府,優化完善《中心城區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落實機制,2023年啟動實施的15個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已開工建設李家坪站、花卉園站、鄭家院子站、學堂灣站等9個站點,剩余6個正按照方案設計加快推進中。
據測算,2023年民生實事任務完成后,預計軌道站800米范圍內,步行10分鐘可到達的范圍占比由63.9%提升至68.2%,繞行地塊面積占比由28.6%下降至24.8%,將直接惠及76.9萬人更為便捷地步行前往軌道站,同時將以軌道站為中心,輻射周邊學校、醫院、社區等,加強軌道站與公交站點及周邊居住區的步行聯系,構建起以人為本、彰顯特色、傳承文化、舒適便捷的高品質綠色出行體系。(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李秋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