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乘坐這樣寬敞舒適的地鐵從長沙直達湘潭,體驗感非常好。”在開往湘潭北的長株潭西環線列車上,家住長沙的劉彬彬這樣感慨說,“以后無論是去湘潭旅游,還是探望親戚朋友,都變得更方便。”
日前,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總體總包設計的湖南省首條跨市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行。伴隨著它的通車,長沙和湘潭之間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至20分鐘。
鐵四院項目設計負責人王俯標介紹,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途經湘潭市雨湖區和長沙市岳麓區,全線呈南北走向,全長17.29公里,設站8座,線路串聯了湘潭北站、白泉鄉、觀音港片區、大王山旅游度假區、坪浦組團。
“它將成為連接湖南湘江新區與湘潭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骨干軌道交通快線,近期會與長沙地鐵3號線貫通運營,遠期拆分后將獨立運營。”王俯標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滿足長沙和湘潭旅客的出行需求,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在設計之初,采用了“一條線路,聯通兩市”的理念,其設計速度近期為80公里/時,遠期為120公里/時,兼具地鐵、市域郊、城際鐵路多重功能定位,充分適配各類出行場景。
為了讓湖南首條跨城地鐵順利建設運行,鐵四院的設計團隊進行了多項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王俯標透露,湘潭北站-船形山站區間,為國內首條同時下穿滬昆高鐵湘潭北站站場橋梁、站房、站前地下廣場的盾構隧道。
這一隧道的穿越范圍廣,鐵路設備設施多,隧道與既有建構筑物距離小(隧道與站場橋梁樁基最小凈距6.4米,與站房樁基最小凈距1.1米),這對設計和施工的精讀和準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不同站點的情況,我們會作出不同的設計決策。”王俯標對記者說,設計團隊充分利用紅橋站雙島四線的車站空間,在坪塘站-紅橋站區間折返線采用直徑11.3米大盾構,這是長沙地鐵已建最大直徑盾構隧道。而折返線的順利實施,也為后續軌道交通建設開辟了新視野,拓展了新思路。
在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建設者還充分利用既有公路橋梁間狹窄空間,采用“微創手術”,精準定位橋面預應力鋼筋,切割附屬結構,在空間截面尺寸受限情況下巧妙立墩,采用橋上架橋懸臂掛籃法施工,既減少了周邊用地和對既有道路橋梁的影響,又保證了橋梁景觀的統一性。
如果說建設過程中的各處設計和規劃是“無形”的,那么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的各類高架造型及特色車站,則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交通景觀”。
據悉,整條線路的高架車站整體造型以“傳統文化,融入新脈”為設計理念,其中長沙段高架站將波濤起伏的律動感融入車站造型設計,體現三湘四水的湖湘“水脈”之意。
“湘潭段高架站選取‘蓮城’盛開的蓮花作為參照,側面以鋼龍骨與檁條勾勒出蓮花造型,多片花瓣組合的形態,產生虛實對比,層次豐富。”王俯標介紹,車站站廳采用通高落地式玻璃幕墻,根據層高及人體工程學分隔,實現站內站外視野“零”遮擋。車站雨棚端部增設玻璃鏤空區,增加了車站的通透性,并同時注入長沙和湘潭兩座城市文化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長株潭西環線票價執行與長沙市軌道交通線網“同網同價”政策。起步價兩元可乘6公里(含6公里),超過6公里采用“遞遠遞減”的計價原則,山塘站至湘潭北站全程票價為5元,這樣的定價更能便捷人們的出行。
王俯標表示,近期西環線一期工程線路短,與長沙地鐵3號線貫通運營,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延伸線功能,促進融城發展;遠期伴隨城市發展,該線路與3號線的交流不再是主客流方向,適時拆分,獨立運營,承擔湘潭與長沙西、坪埔及沿線的旅客交流及城際鐵路功能。
據介紹,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是湖南省著眼于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實際,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的標志性項目。伴隨著地鐵進站的播報聲,長沙與湘潭也步入了“地鐵同城”階段。
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的通車,不僅能夠讓長沙、湘潭兩市市民實現快捷跨市出行,還將承擔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支撐湘江西岸發展、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使命,并持續推進中西部地區城市化建設,助力湖南經濟向上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