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曾出現過一則“一夜醒來欠地鐵600多萬”的熱搜,一名網友稱坐地鐵出現檢票故障,現場暫未解決,結果第二天起床收到信息要支付出站費用超過654萬多元。
事發地廣州地鐵事后解釋稱,故障是由于網友持手機NFC卡顯示異常,后續將會同發卡公司、手機廠商與乘客密切溝通、妥善處理。
之后地鐵方面便再沒有任何進展披露,而自動售檢票系統的開發和運營方,自始至終沒有發聲。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廣州地鐵的自動售檢票系統項目等相關領域的主要合作方為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佳都科技”)。
據官網介紹,佳都科技是中國專業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提供從基礎理論、核心算法到全場景應用的全棧式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
近期披露的2023年業績中報預告來看,佳都科技上半年凈利潤預計3.5億-4.2億元,同比增加79.05%-114.86%。
結合一季報來看,佳都科技凈利潤是13.49億元。這意味著,短短二季度三個月的時間,佳都科技的凈利潤虧掉近10個億。
佳都科技紙面富貴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持有的另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云從科技(688327.SH)4911.8萬股股票。
由于一季度AI概念狂飆,云從科技股價從年初的低點15.17元上沖到了47.33元/股。給佳都科技帶來了約15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而隨著二季度末云從科技的股價掉回16.20元,佳都科技的浮盈,一下子少了10個億。
拋開非經常性損益背后,佳都科技今年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10.87億元,凈利潤只有777.59萬元。按照中報預告,上半年扣非凈利潤為-3500萬元至-4500萬元,同比減少166.19%到185.10%,環比也由微利轉為巨虧。
2022年度,佳都科技全年主營業務虧損-4069.63萬元,作為一家踩在AI和智能城市風口上的巨頭,佳都科技的每年超50億元營收,真實盈利水平和技術貢獻程度究竟如何?
低毛利,高無形資產
公開資料顯示,佳都科技成立于1992年,主營業務為電子終端代理分銷。
1999年11月,佳都科技通過重組原上市公司遼寧遠洋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滬交所主板借殼上市。2008年起,公司收購新太科技,將業務重點轉移到系統集成服務中,并在2013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通過收購新科佳都等公司拓展了智能化軌道交通業務。
根據官網和年報信息,佳都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從事智能化軌道交通、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通信增值、服務與集成(含網絡及云計算產品和服務、IT綜合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佳都科技的主要客戶是各地地鐵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的公安、交通、應急管理部門。目前獲取的訂單包括廣州、成都、長沙等地的交通數字化項目。在廣州、長沙累計獲取11條線路10-15年的運維服務。
2020、2021、2022三年,佳都科技的營收分別達到42.86億、62.23億、53.36億,但對應扣非凈利分別為7792.05萬元,2.93億元,-4069.63萬元。2023年一季度營收10.87億,扣非凈利777.59萬元。
換句話說,近幾年在單季度平均營收過10億的前提下,除2021年以外,佳都科技2020、2022及2023年上半年,都處在微利或虧損狀態。
從經營水平來看,佳都科技的三大主營業務分別是行業智能產品及運營服務(軟硬件自研與銷售)、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ICT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信息與通信技術產品代理與服務外包)。
佳都科技的2022年度整體毛利率為12.38%,2021年毛利率為16.67%;2020年毛利率為15.69%。
這其中行業智能產品及運營服務(軟硬件自研與銷售)毛利最高,達到68.6%,但營收只有2.7億,主要是在部分項目中,提供自研的軟硬件設備,這類毛利相對最高,但體量很小。在佳都的營收體系中利潤與毛利貢獻微乎其微。
高技術公司還是工程轉包專業戶?
盡管佳都科技從事的主營業務之一,看似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智能交通、智能城市集成業務,但在該公司毛利率與行業平均30%的水平相去甚遠,反而與建筑工程承包10-15%的毛利率相近。
從多個司法糾紛案例披露的信息來看,佳都科技在多個項目中扮演的是分包商、采購商、招投標中介的角色,實際自有技術與產品在相關項目中的應用程度成謎。
佳都公司除參與招投標外,中標后自有的技術與設備、自研軟件,在相應項目中的參與程度有限。
而佳都科技2022年超20億元的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收入中,實際自有技術、自研軟件的參與程度有多高?16.13%的毛利率,從側面也許能反映一定的真相。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