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交通先行。8月23日,上海市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 《三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文內簡稱《專項規劃》)的總體情況。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坦言,三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地處兩省一市交界區域,毗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但是示范區一直以來存在對外交通聯系不暢,內部路網連通性不交通協同治理和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
據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介紹,正在加快建設的164公里長的滬蘇湖高鐵,明年即將投運,屆時湖州到上海會形成一小時通勤圈。他表示,隨著規劃的正式推進實施,示范區內部不是一小時的通勤圈概念,未來會形成半小時通勤圈概念。
如何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前提下,提出一體化的交通解決方案?據悉,《專項規劃》由上海市交通委牽頭,會同江蘇省交通廳、浙江省交通廳共同組織編制,歷經4年時間,經過反復調研,深入研究,充分聽取“三級八方”各部門及專家智庫意見,主要成果已納入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近期正式發布。
軌道交通方面,以干線鐵路、城際(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層次、網絡化的軌道交通系統,滿足示范區對內對外多種出行需求。在滬昆高鐵、滬昆鐵路、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國家干線鐵路主骨架的基礎上,重點補強城際(市域)鐵路網絡,規劃如通蘇湖城際鐵路、上海示范區線、水鄉旅游線、嘉善至西塘線等城際軌道交通線路。
道路交通方面,以提升路網連通性和一體化水平為導向,落實“四橫五縱”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構建“兩橫三縱”快速路系統,布局形成“七橫九縱”干線公路網,持續推進美麗鄉村道路建設;切實保障慢行網絡連續性和功能性,預計2035年,獨立路權的自行車道總長將達到3000公里左右。
特色交通方面,構建區域級、城市級、社區級三級慢行綠道系統,依托骨干河道和重要湖蕩構建舒適宜游的藍道系統,結合太湖、淀山湖、太浦河等河湖水系構建區域風景道體系,打造“慢游”交通網絡。
客貨運樞紐體系方面,發揮虹橋樞紐核心門戶功能,構建空間融合、站城一體的客運樞紐布局,打造“外集內配”的貨運樞紐和城市多級配送體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