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軌道交通3號線最后一列車驗收合格后順利上線運營,這標志著武漢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29列車輛的架修任務圓滿完成。
為確保高質量完成3號線一期車輛架修工作,早在2019年初,武漢地鐵在充分參考以往車輛架修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了3號線一期車輛架修以自主修為主、委外修為輔的檢修方式進行,并提前進行謀劃部署。
3號線列車上線率較高,且架修需跨線、跨段進行,面對新任務新挑戰,車輛中心車輛一部邊實踐邊總結,創下了武漢地鐵車輛自主檢修歷史上的三項首次。
軌道交通3號線是武漢地鐵首條應用克諾爾制動系統線路,涉及零部件有近300種之多,檢修工藝要求高、工序復雜,技術指導和維修經驗極為有限,面臨種種困難,車輛一部組織技術骨干開展技術攻堅,順利完成制動缸檢修。
本次架修工作的圓滿完成也標志著軌道交通3號線成為武漢地鐵首條完全自主開展克諾爾制動系統架修的地鐵線路,為武漢地鐵后續的高級修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由于3號線三金潭車輛段為定、臨修段,不具備車輛架、大修條件,車輛中心車輛一部在制定轉線調車作業方案的同時,對三金潭車輛段現場進行改造以滿足架修需求。
通過對列車的轉線作業時間的精準控制,保證了對重要節點、關鍵工序的嚴格把控,成功實現武漢地鐵首次跨線路、跨段場架修作業。
為縮短維修周期,保障正線用車需求,車輛一部參考業內已采用的均衡修、專項修模式,提出采用換件修模式進行架修,即保證車輛架修各項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利用轉向架、車鉤等車輛關鍵系統的周轉件進行換件修模式開展架修。
經過調整,3號線車輛架修一次停時可由42個自然日縮短至21個自然日,可有效減少扣車數量和車輛扣停時長。
本次架修工作,最終形成了6.2萬字的列車架修規程、工藝技術標準、必換件及檢換件清單,梳理總結車輛安全作業關鍵項點176項,完成各類技術革新近20項,創新各類檢修工裝7件,部件自主檢修率達80%。
為了做好3號線架修修程,我們著力把加強對產業工人隊伍的引領擺在首位,根據生產實際踐行“包保責任制”,實現生產問題一經發現、立即處理,責任精確到個人;充分利用好“合理化建議”征集創新舉措,讓員工聚焦生產難點;結合架修作業內容開設“提升培訓班”,完成專項技能培訓1500余人次……以提升產業工人素質能力為抓手,引領產業工人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營造良好環境。
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車輛架修期間,車輛檢修團隊不忘初心、惟精行事,將本次架修修程當做展現一線產業工人風采的“大舞臺”,他們在“三個首次”的突破中把自主檢修技術牢牢握在手里,在新時代用奮斗傳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次架修期間,3號線檢修團隊連續兩年榮獲運營公司先進集體稱號,2022年被授予“武漢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武漢地鐵車輛檢修團隊將時刻秉持“安全駕駛 精檢慎修 優質服務”的工作理念,繼續以干事創業的激情,持續推動車輛檢修工作開新局、謀新篇、創新績,為廣大市民乘客保駕護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