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可持續交通:攜手合作助力全球發展”為主題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出席論壇開幕式暨全體會議,參觀了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并于同日出席了此次論壇“數字軌道交通、綠色智能發展”邊會。
“數字軌道交通、綠色智能發展”邊會由國家鐵路局主辦、中國中車承辦。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中國工程院院士田紅旗、鐵路合作組織委員會主席米羅斯拉夫·安東諾維奇、國際鐵路運輸政府間組織(OTIF)秘書長沃爾夫岡·庫珀、國鐵集團總工程師葉陽升出席會議并致辭。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高世勤、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劉志強出席會議,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主持會議。國內外軌道交通設計、建設、裝備、信號、信息化、運營企業,業主單位,高校及研究機構代表參加會議。
費東斌
國家鐵路局局長
費東斌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中國鐵路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鐵路裝備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鐵路能耗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數字技術與鐵路業務融合發展水平加快提升,智能鐵路成套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初步構建,正跨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國鐵路秉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理念,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與各國在鐵路領域的合作,較好發揮了聯通世界、溝通文明、引領發展、促進和平的重要作用。
費東斌表示,中國鐵路正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中國國家鐵路局作為行業監管部門,將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鐵路營商環境,也將一如既往地為外資企業發展在華鐵路業務、擴大經營,以及與中國鐵路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供全力支持。
孫永才
中國中車董事長
孫永才向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中車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中車深入踐行“五個堅持”倡議,以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為使命,致力為世界各國提供安全、高效、綠色、智能、人文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和服務,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技術、中國產品和中國方案。近年來,中國中車聚焦生態優先,促進軌道交通綠色升級;聚焦數字賦能,打造軌道交通智能生態;聚焦互聯互通,推動軌道交通開放合作。
孫永才表示,中國中車愿與全球合作伙伴一道,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時代,加強戰略對接,推進協同創新,拓展互利合作,攜手引領全球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方向,共同為全球可持續交通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田紅旗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田紅旗在致辭中指出,軌道交通發展應注重數字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積極探索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和綠色技術,以實現能源利用高效化、運輸環境友好化、服務智能化和運營安全化的目標。軌道交通建設應注重推廣應用和合作交流,推廣數字軌道交通的優秀案例和應用經驗,促進全球可持續交通的共同發展。
米羅斯拉夫·安東諾維奇
鐵路合作組織委員會主席
安東諾維奇表示,鐵路運輸被認為是最環保的運輸方式之一,是更多企業和國家緩解氣候變化的可行戰略。數字化是順應環境保護需求的軌道交通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技術使行業有機會開發適當的機制和工具。智力資本和人類潛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做好未來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實現鐵路發展使命。
沃爾夫岡·庫珀
國際鐵路運輸政府間組織(OTIF)秘書長
庫珀表示,世界鐵路發展有賴于國際鐵路合作跨境聯運帶來的更大運營規模,鐵路貨運成本優于空運、速度快于海運,歐亞區域鐵路貨運的比例正在穩步增長,國際鐵路運輸參與組織之間的密切合作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共享資源經驗,更好助力鐵路事業發展。國際鐵路運輸今后必將成為多式聯運陸路運輸系統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
葉陽升
國鐵集團總工程師
葉陽升表示,近年來,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賦能加持下,全球軌道交通領域技術創新空前活躍,智能化、綠色化技術裝備加速迭代,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國鐵路將堅持開放合作,深化協同創新,著力推動鐵路數字化轉型,強化綠色智能技術研發應用,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化鐵路運輸體系。深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鐵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各國人民分享中國鐵路的發展成果。
△ 安路生主持此次會議
此次“數字軌道交通?綠色智能發展”邊會為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配套活動之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深入探討交流,為推動鐵路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助力世界鐵路可持續發展,建設繁榮美好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主旨演講環節,西門子交通大中華區CEO莫德、阿爾斯通服務發展業務副總裁艾瑞克、中國中車副總裁馬云雙、控創集團CEO丹尼爾,以及華為公司副總裁、機場與軌道軍團CEO李俊風緊密圍繞邊會主題,分別聚焦軌道交通數字發展、智能發展、綠色發展、智能通信和智能檢測作了主旨演講。
邊會設置了圓桌交流活動,中國中車總裁助理寧文澤等20余位專家、代表聚焦可持續發展的鐵路建設——工程建設技術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鐵路運營——跨國互聯互通與經濟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鐵路服務——共建共商共享與價值創造等三個主題暢所欲言,總結回顧鐵路可持續發展成功經驗,共同展望世界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未來。
中國中車還參加了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展會與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同步舉辦,以“交通天下 創新引領”為主題,展示交通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最新的創新成果,為國內外綜合交通及相關領域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創造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促進全球交通技術交流和合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