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數字軌道交通、綠色智能發展”邊會上指出,近年來,中國鐵路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鐵路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鐵路能耗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數字技術與鐵路業務融合發展水平加快提升,智能鐵路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初步構建,正跨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據費東斌介紹,近年來,中國鐵路秉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深化與各國在鐵路領域的合作,為聯通世界、溝通文明、引領發展、促進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費東斌指出,中國高鐵已成為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相繼開通,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匈塞鐵路貝諾段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中國鐵路技術裝備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7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座城市,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促進了鐵路沿線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鐵路力量。
“軌道交通建設應注重推廣應用和合作交流?!敝袊こ淘涸菏刻锛t旗表示,數字化的軌道交通,不僅需要理論研究和實驗室驗證,更需要推廣應用到實際運營中。我們應該加強與國內外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推廣數字軌道交通的優秀案例和應用經驗,促進全球可持續交通的共同發展。
“過去十年,我們堅持‘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5萬公里,為我國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葉陽升表示。
葉陽升指出,中國鐵路作為可持續交通的“中國樣本”,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落實“雙碳”戰略部署,在推動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軌道交通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指出,近年來,中國中車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兩大目標,建成全鏈開放的中車工業互聯網和中車大數據中心,推動產業鏈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致力打造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生態圈?!吧钊脎`行‘五個堅持’倡議,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技術、中國產品和中國方案?!?/p>
近年來,我國鐵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鐵路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數據顯示,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9.8萬公里增長到2022年的15.5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從0.9萬公里增長到4.2萬公里,電化率從52.3%提高到73.8%。
費東斌表示,我國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配置高效、國際聯通的鐵路網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鐵路運輸供給能力、服務品質和安全水平,為世界軌道交通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