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地鐵被指拖欠大量員工工資一事引熱議,員工稱養老保險和公積金已斷繳。
據澎湃新聞9月27日報道,對此,該公司一中層表示最近很艱難,總得挺過去。政府人士稱暫時有困難,正想辦法解決,地鐵不會停運。
另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9月26日,昆明軌道交通集團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是存在欠薪情況,因集團涉及子公司較多,具體情況及人數需要核實。”
一位員工表示,從今年5月開始,其工資就一直沒有發放。“現在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向親朋好友借錢或者貸款生活。但為了保證地鐵的正常運營,一直都在正常上班。目前非常擔心房貸逾期問題。”該員工表示。
另有一位員工表示,除了已停發的工資,員工們的五險一金也已經拖欠了一年多時間。此外,質量安全獎金、餐補和績效等,從去年年底以來也一直沒有發放。
據了解,昆明地鐵于2012年開通,目前有6條線路,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天眼查數據顯示,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是昆明軌交100%控股的子公司。昆明軌交的主要股東為昆明國資委和云南省財政廳,二者占股分別為87.5%和12.5%。
根據昆明軌交財報,2022年,昆明軌交的總營收為6.29億元,運營成本約15.59億元,政府補貼為9.75億元。扣除政府補貼,其虧損為9.30億元。
2022年各地地鐵的年報顯示,扣除政府補助,只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四地地鐵盈利,其中武漢地鐵盈利14.83億元,數量最多。
而今年上半年,從已經公布財報的28個城市地鐵看,共有15個城市地鐵補貼額在2億元以上,扣除補貼,23個城市地鐵處于虧損狀態。
據中國新聞周刊,有交通行業人士,不少城市的交通年支出約占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他說,“如果財政收入減少,勢必影響對公共交通的支出。”
經濟日報于2022年11月發表評論文章稱,很多城市熱衷于修建地鐵,看重的是地鐵建設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益。但地鐵項目作為重大基礎設施,投資數以百億元計,對于沒有點“實力”的城市,不敢輕言上馬地鐵項目。地鐵項目不僅前期建設投入巨大,后期運營維護成本也是一筆巨額開支。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地鐵運營仍處于虧損狀態。
各個城市還是要結合自身財政實力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如果地上交通資源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城市發展需要,就沒有必要急于興建地鐵,否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也容易增加債務風險和財政支出。
事實上,公共交通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把修建地鐵當作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特效藥”。在某些地區地鐵建設延緩的情況下,可以立足當下實際情況,對道路和公交系統進行重新規劃調整,通過增設潮汐車道、公交專用車道、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等多種手段,提升公共交通運力,打通城市道路“堵點”,增強城市整體運轉效率。
對于修建地鐵,需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性、少一點沖動,多想想如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少炒作地鐵概念。各地應通過挖掘自身潛力發展優勢產業,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打造宜居環境吸引人才。以馳而不息的努力,推動城市發展、人口集聚、實力提升,“地鐵夢”會更快實現,地鐵線路才能不斷拓展,地鐵車輪方能行穩致遠。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