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被稱為“極限地層”和“盾構機掘進禁區”的全國首條以齒軌作為運行軌道的高海拔山地軌道項目——“都四快線”,傳來捷報,中交天和為該項目提供“蜀光號”“蜀新號”2臺盾構機,實現掘進里程雙雙過60%,標志著“極限地層”和“盾構機掘進禁區”被成功征服,也為該線早日貫通奠定了基礎。
“都四快線”為全國首條以齒軌作為運行軌道的高海拔山地軌道項目,也是四川省重點打造的軌道交通旅游觀光試點扶貧工程,起始于成灌高鐵都江堰站,終止于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線路全長123.18公里,設計運行時速120千米,多數路段為高架橋或隧道,橋隧占比超過98%。該項目建成后,將開創我國山地軌道交通新篇章,把川西豐富的旅游資源與成都平原連為一體,創建我國交通旅游融合扶貧模式新標桿,不僅可以讓乘客乘坐軌道交通觀賞川西高原景色,推動自然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升級,也對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沿線民眾脫貧奔小康注入持久動力。
“都四快線”地質主要為高富水砂卵石、漂石地層,直徑200-1400毫米的漂石占卵石比重60%-80%,強度高達150兆帕。卵石、漂石占比高、粒徑大、強度高的地層特點可能帶來刀盤頻繁卡頓、刀具磕裂脫落、螺機卡死斷軸等挑戰,為國內在建卵石地層盾構機掘進難度最大的工程,被業內譽為砂卵石地層的“極限地層”“盾構機掘進禁區”。
中交天和研制的無軸螺旋機(中交天和供圖)
中交天和根據該項目地質地層狀況,按照“以排為主、破碎為輔、排破并用”思路,對盾構機進行針對性、適應性設計。刀盤采用6輻條+6面板布局,刀盤開口率40%,配備各型號刀具352把,配置渣土改良系統、帶式(無軸)螺旋及穩定輸送系統,對盾構機各部位與卵石接觸面進行整體耐磨處理,以應對復雜地質地層掘進。掘進中,實現日均掘進9環(14.4米),單月掘進321環(513.6米),創造富水大粒徑卵石、漂石極限地層下掘進新紀錄。目前,“蜀光號”已累計掘進1218環,完成盾構隧道掘進任務的61%;“蜀新號”已累計掘進1570環,完成盾構隧道掘進任務的73%。
用于成都地鐵17號線的盾構機貫通(中交天和供圖)
為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交天和積極下好“先手棋”,唱好“雙城記”,還連續為成都地鐵17、19、30、13號線,重慶軌道交通15、18、27號線和重慶電力隧道等工程項目提供各類型盾構機70余臺套,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建設,并在多項極限挑戰中闖關成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