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中鐵裝備203號盾構機的刀盤緩緩從江楊南路站接收洞門頂出,上海18號線二期長江西路站—江楊南路站下行線盾構區間的掘進任務順利完成,為下一步鋪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18號線二期工程土建1標長江西路站—江楊南路站區間下行線長861米,共692環,隧道頂覆土埋深7.2米-12.5米,最小曲線半徑400米,最大縱坡20‰。盾構掘進期間下穿一條電力隧道管廊,區間頂部與電力隧道管廊最小垂直凈距為5.2米,在施工前期,現場通過制定專項方案采取相應措施減小盾構掘進對電力隧道管廊地層的擾動,加強監測并根據監測數據合理調整各項盾構推進參數;穿越期間,加強各項盾構推進參數控制,尤其是盾構姿態、土倉壓力、同步注漿量以及同步注漿壓力等,穿越期間加大監測頻次,每天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及時指導盾構推進施工;穿越完成后,電力隧道管廊沉降變形均在設計允許范圍內,盾構順利平穩穿越。
盾構穿越密集拔樁區是此次盾構區間面臨的一大難題。盾構推進方向一共有505根老廠房遺留的樁基。拔樁區經過拔樁后對地層產生擾動,這就對盾構姿態的控制有很大的挑戰性。拔樁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對樁孔進行水泥土回填,并對隧道下方回填土夯實,確保盾構下方土體回填密實;對于樁基位置不明確的部位采用了挖機探挖以及地質雷達掃描探挖等措施,確保樁基拔出徹底;同時選擇了具有磨樁功能盾構刀具,以應對漏樁的風險。
盾構推進期間,通過對原材料進場把控、盾構推進姿態管控、管片拼裝管控等多措并舉,成型隧道質量較好,各項施工指標均在設計要求范圍內。
18號線二期位于寶山南部地區,位于主城區范圍內,全長8公里,東起一期工程長江南路站,西至大康路站并預留向大場機場延伸條件。全線設車站6座,全部為地下車站,包含2座換乘站,為呼蘭路站、江楊南路站,分別與1號線、19號線(規劃)換乘。線路整體位于寶山區范圍內,沿線經過淞南鎮、吳淞創新城、張廟街道、廟行鎮。
上海“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北轉型” 明確打造北上海樞紐門戶,加快推動吳淞地區、南大地區發展。18號線二期聯動寶山區中心城地區的吳淞創新城、大場留白區等重點地區。未來與五角場副中心、高校集聚區、龍陽路樞紐等地區聯動發展,進一步助力寶山南部地區轉型騰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