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軌道建設集團切實發揮軌道交通建設主力軍作用,圍繞浙江交通集團交通建設項目“日日比拼 季季紅旗”專項活動和“奮戰四個月 奪取全年勝”攻堅動員大會部署要求,深入實施法人治理提升年、項目拓展提效年、雙融雙促提質年“三年”活動,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和市場拓展齊頭并進。前三季度,軌道建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利潤總額3.26億元,完成項目投資10.19億元。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實現“新進展”
作為首條跨省市域鐵路,全面開工建設的各類協調工作任務繁重,滬平鹽鐵路公司對接鐵路上海局集團,全力探索“自建+咨詢”軌道交通建設新模式。
8月,項目全線用地獲國家自然資源部批復;9月,上海段規劃土地意見書獲批。在開工要素保障工作方面,征地拆遷工作高效推進,截至9月初,沿線三地政府土地簽約率98%,交房率95.6%。同時,拌合站建設穩步推進,7月完成拌合站大臨用地手續,8月啟動建設,計劃10月建設完成,確保施工單位招標進場即可開展實體工程建設。
此外,杭海城鐵公司于6月順利完成鹽官車輛基地職工集體宿舍樓竣工驗收。6月底,余杭北廣場預留區啟用工程全部完工;7月,余杭高鐵北廣場地下空間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今年以來,杭海城鐵還新增電客車6列24輛,合同總額1.79億元。目前,首列新增電客車已開始總裝,預計12月底交付運營。
加快“運營轉經營”步伐 釋放“新活力”
面對軌道交通建設領域的新機遇新挑戰,軌道建設集團堅持“功能型、市場化”二重性定位,以增業績穩增長為目標,加快“運營轉經營”轉型步伐。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具體舉措、保障機制,通過強化項目管理,有效化解經營風險,促進降本增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為大力拓展軌道交通市場,開發市場化項目,軌道建設集團持續建立健全市場經營工作機制,深化與省級單位溝通匯報、地方政府互訪對接、業務主管部門助勤服務的三項聯動工作機制,派出4名技術骨干分別在衢州市、海寧市等地政府部門助勤,協助項目前期工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帶領經營團隊工作人員先后230余次拜訪各地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推動企地合作走深走實,為進一步獲取項目奠定堅實基礎。
為加快構建“1梁2柱”發展格局,該公司系統謀劃、精心部署,于今年7月啟動物資分公司籌建工作,編制出臺《軌道建設集團所轄自主建設項目甲供物資采供指導意見》等文件,建立完善物資設備管控體系和工作機制。9月14日,成功注冊成立軌道建設集團物資分公司,并迅速將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到位,經營布局、業務對接、市場調研相繼展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