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順義區李橋鎮北京城建設計科技產業園的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與安全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型試驗研究基地在歷經三年多的精心選址、規劃和緊張建設后正式啟用并隆重舉行開園儀式。園區總面積31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1000多平方米,具備科研試驗、檢驗檢測、智能制造、檔案管理等功能。城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設計發展集團董事長裴宏偉,公司領導出席儀式。公司機關職能部門、各單位領導,入駐單位員工代表,及參建單位領導等近百人參加儀式。
儀式由設計發展集團紀委書記董書恩主持,城建集團總經理、設計發展集團董事長裴宏偉、設計發展集團總經理王漢軍、設計發展集團黨委書記李國慶,公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楊秀仁、產業園設計負責人葛國棟共同上臺,為產業園開園剪彩。隨后,中心主任楊秀仁帶領集團各級領導詳細參觀了試驗基地。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型試驗研究基地搭建了專門用于裝配式結構的多功能高端試驗平臺,可開展地下結構靜動力試驗、抗震推覆試驗、接頭試驗等相關試驗;建設了用于新型軌道結構和設備的多功能綜合試驗平臺,可開展裝配式軌道靜動態試驗、疲勞試驗等相關試驗。同時該試驗研究基地擁有先進的工程檢測設備、基礎設施監測系統研究及試驗平臺,建設與運營安全風險管控系統研究及試驗平臺、交通感知及仿真研究及試驗平臺、數字技術研究及試驗平臺、高性能數值計算中心,具備基礎設施檢測監測、建設與運營安全防控、客流檢測及仿真試驗、結構仿真試驗等涉及多交叉學科的試驗研究能力。
王漢軍在致辭中表示,城建設計作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和引領者,有著一脈相承的創新傳統。近些年來,公司主動從軌道交通勘察設計傳統優勢中走出來,依托自有科研成果、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大膽開辟科技創新這一新賽道,在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的同時,孵化了數十項科技產品,為新業務的發展打開了夢想之門。科技產業園的啟用,翻開了科技創新向更高階段、更高水平邁進的嶄新一頁,將以此為新起點,努力把產業園打造成科技創新的新高地,培育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的新平臺。
裴宏偉在致辭中指出,北京城建設計科技產業園,是設計發展集團整合科研資源,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城建集團優化要素配置,搭建科技試驗應用場景,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的創新舉措。城建集團作為市屬國有大型建筑企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推動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為集團公司逐步成長為擁有九大業務板塊的千億級城市建設綜合服務商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源泉。設計發展集團是城建集團最具創新能力、最有探索精神的單位,也是創新成果最多、創新產品轉化率最高的企業。歷經65年奮斗,設計發展以出色的市場表現、雄厚的科研實力、強大的創新能力,優秀的人才隊伍,鑄就了“北京城建設計”金字招牌,成為行業內受人尊重的有影響力的頭部企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軌道交通行業也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和重大變革,行業內企業紛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速布局新賽道、開辟新業務,推動轉型升級。在新發展階段,設計發展集團要積極搶抓機遇,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加速釋放科技創新潛能,搶占行業制高點、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希望設計發展以科技產業園為平臺,加快形成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產品,成為牽引集團科技創新的領頭雁,推動集團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未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發揮國家級研究平臺的作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支撐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重大技術研發和重點工程實施,推動產業化發展及產業鏈深度融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