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只見一排排暗紅色建筑掩映在寧謐蔥蘢的校園綠道旁。這里就是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原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也是我國軌道交通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硬幣不倒”“杯水不搖”到不斷刷新時速紀錄,從“引進、吸收再創新”到邁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該實驗室是中國高速列車科研攻堅破難、闖過“九九八十一關”的重要參與者與見證者,也是我國高速列車不斷實現超越的一個縮影。
三大平臺試驗:助力高速列車“始發”
來到實驗室的室內試驗區,第一感受是其面積之大——近4000平方米的場地如同一座大型生產車間,錯落有致地停放著用于試驗的高速列車車輛及測試設備。
實驗室動力學與強度研究團隊負責人、西南交大教授曾京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實驗室于1989年開始籌建,2022年重組為全國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內擁有高速列車數字化仿真、基礎研究和服役性能研究三大試驗平臺,以高速鐵路、高速磁浮交通、重載鐵路和新型城市軌道交通為主要研究對象。
“在實驗室,科研人員對高速列車的結構強度、動力學性能及各種參數等進行檢測,這時數字化仿真平臺便派上了用場。”曾京說,該平臺可模擬夜間、揚塵、暴雨等情況下的列車運行參數,承擔了我國所有型號高速列車的動力學參數設計及優化任務,包括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CR400AF和CR400BF型。
只進行仿真模擬顯然不能滿足高速列車飛馳的要求,科研人員還希望列車能“實際跑一跑”?!傲熊囋诟咚傩旭傔^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故障風險,提前在基礎研究試驗平臺上跑一跑,大家心里才更有數?!痹┱f。
經歷重重考驗,列車能服役了,但后續是否就放任它自由飛馳呢?答案是否定的,“九九八十一關”還在繼續。
曾京指著位于實驗室門口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臺,對記者說:“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唯一可以模擬曲線的機車車輛整車模擬運行試驗臺。我國所有型號的動車組都要在這個試驗臺上跑一遍,進行模擬行駛,用于收集真實行駛數據?!?/p>
不僅是即將服役的高速列車,已入列的動車組,也需要在這里開展長期服役性能跟蹤試驗?!拔覀儠x擇不同類型的車輛,在不同部位裝上傳感器,對其進行2至3年的監測,跟蹤高速列車動力學性能的變化,以及長期服役性能,為優化設計提供數據支撐?!痹┱f,目前實驗室已對幾乎所有型號高速列車進行了長期服役性能跟蹤試驗,累計跟蹤里程逾1億公里。
輪軌試驗:檢測高速列車穩定性
沿著試驗平臺繼續前行,記者看到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某型號的新型高速列車輪軌試驗。試驗臺上,鑲嵌模擬軌道的滾輪正時刻“待命”。試驗指令發出后,列車被吊到了試驗臺上,車輪與滾輪緊密貼合。不一會兒,試驗臺上的滾輪就帶動列車車輪翻滾起來。
“平臺采用車不動、軌道動的原理,可模擬故障性能等多種情形,用以檢測機車滾動振動性?!痹谝慌?,曾京仔細觀察,并記錄相應數據。
望著飛速旋轉的車輪,曾京向記者講起30多年前首次在這里參與車輛蛇行運動穩定性試驗的場景。
“當時,我們要測車輛的蛇行失穩臨界速度,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關乎列車能跑多快。”曾京回憶道,“那次試驗中,當測試車輛超過臨界速度后,車輛就在試驗臺上晃動起來,出現了蛇行運動失穩現象。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現象,非常吃驚。”
跳動著的試驗數據,在外人看來或許枯燥又乏味,但對曾京來說,卻總是充滿驚喜?!皽y試時速每提升10公里,對我國高鐵科研來說都是第一次,對科研人員來說都是嶄新的課題?!痹┱f,在實驗室,科研人員們探索出了機車車輛在有軌道不平順激擾下運行的最佳模擬方式,研發出了降低重載列車縱向沖動、減輕重載列車與軌道動力作用的關鍵技術等成果,創建的重載列車與軌道動態相互作用的系統分析方法,被國際重載協會稱為“中國經驗”。
磁懸浮試驗:挑戰未來高速列車的速度極限
在實驗室的室外區域試驗臺,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懸浮在165米長的試驗線上,鴨嘴獸般的車頭讓人不禁暢想起人類陸地行駛速度的無限可能。
2021年1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樣車及試驗線在此建成,其可實現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樣車的懸浮、導向、牽引、制動等基本功能,以及整個系統工程的聯調聯試。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艷告訴記者,超導體最大的優點是沒有電阻,可減少電流傳輸過程中的熱消耗,所以十分節能,它的導電能力是常規導體銅線的幾十倍以上。因此,在磁懸浮軌道交通系統中使用超導磁體,不但可以產生更大的懸浮力、導向力和驅動力,還更環保。
“我們計劃首先在大氣環境下實現該樣車的工程化,預期運行速度目標值大于600公里/小時,可望創造陸地交通速度的新紀錄。”李艷說,“未來,我們還會結合真空管道技術,開發一種新型綜合交通系統,填補陸地交通和航空交通速度空白,向時速1000公里以上速度值突破,構建陸地交通運輸的全新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戰略擘畫。實驗室主任王開云向記者表示:“面向新時代,我們將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繼續致力于引領世界軌道交通動力學發展,努力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安全、平穩、高效運營保駕護航!”(李詔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