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鐵6號線部分工程設計方案在規劃網站公布,“無錫地鐵6號線站點位置曝光!”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市民普遍關注。
事實上,不止6號線,眼下,我市軌交建設正以實干刷新“進度條”,早開工、穩施工、準開通,喜訊頻傳。
從地鐵集團獲悉,目前,地鐵6號線11個站點提前開始前期綠化遷移、市政管線遷改施工,預計12月正式開工建設;5號線16個站點進入土建施工;4號線二期各站點封頂加速,11月中旬盾構始發;S1線提前開啟試運行,力爭明年春節前后錫澄兩地將實現軌交互通。
“雙核”聯動再添“綠色通道”
地鐵6號線站點規劃出爐令市民眼前一亮。
“盼望已久,仙蠡路、湖濱路、中南路沿線終于要有地鐵了。”關心城建的朱先生對6號線站點走向頗為認可,運河外灘、湖濱商業街和中醫院這些人流量大、極易堵車的片區迎來“地鐵時代”,對暢通交通、聚集人氣和提升區域品質都是利好。
根據規劃,地鐵6號線南起貢湖灣濕地公園站,北至廣源路站,線路全長24.26千米,設18座地下車站。
這是一條“誠意滿滿”的樞紐線。
攤開線位走向示意圖可見,6號線串聯梁溪、濱湖、經開等重要板塊,與“兄弟線”1號線在三陽廣場站和文化宮站“十”字交叉;與2號線三陽廣場站、3號線東風站、4號線五湖大道站、5號線湖濱路站均有換乘;此外,6號線在太湖新城站還預留了遠期市域線接口。
“如若將6號線串起的軌交線在地圖上一一標注,一張牽引城市、連通周邊、帶動區域的線網圖躍然紙上。”無錫地鐵總工辦相關人士說,6號線是無錫南北方向上規劃的一條新線,走向在1號線西側,首次探入湖濱路一帶,填補該片區軌道交通空白。
同時,該線呈“C”型走勢在老城區廣源路、塘南路與太湖新城奧體中心、貢湖灣之間建立流量通道,為“雙核”聯動、引流打通“綠色通道”。
“五線共建”火力全開
站廳燈火通明,裝修井然有序,列車呼嘯而過,昨晚9點,S1線馬鎮站內一片繁忙。不時,一列“小紅”駛入站臺,駐停、開關屏蔽門,列車員揮動手勢,列車緩緩駛離,所有程序模擬正常運行。
“目前,正在進行為期3個月的空載試運行,通過反復試跑,檢驗車輛、信號、站臺門等系統穩定性以及運營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為開通做準備。”S1線工作人員說。
據悉,S1全線站點公共區域裝修正全力沖刺,水電、閘機等機電設備安裝完成96%。
早一步開工,快一點建設,“拼”出高質量項目,讓市民分享新線開通的獲得感。
進入四季度,新線建設幾乎一天一個進度,每周都有變化。
近日,4號線二期華莊站、5號線新光路站地連墻施工完成,正式邁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不久前,4號線二期樞紐站無錫新區站提前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施工默默無聞,建設爭分奪秒、保質保量。”無錫地鐵施工負責人描繪出當前“五線共建”的喜人局面。
記者在搜索引擎中鍵入“無錫地鐵建設”,《雙站啟動!地鐵5號線再傳佳音》《大干快上!4號線二期這個“最深”換乘站先睹為快》《地鐵5號線漁父島站施工,望山路進行圍擋封閉!》……一條條進度報道沖上“頭條”。
“實干敢拼”已成地鐵建設的鮮活底色。
地鐵集團相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地鐵4號線二期全線6個地下站點全部進入土建施工,5號線主體圍護結構施工過半,S2線目前正緊鑼密鼓推進一期市政遷改、房屋征收等前期工作。
織密線網精塑“軌交之城”
軌道交通越發達,城市活力越充足。
近日,地鐵6號線蓄勢開工之際,地鐵5號線公布了深入唐城和黿頭渚風景名勝區的兩個重要站點線位,西起山水東路與山水西路交叉口附近的唐城站,東至蠡湖未來城環湖路與望山路交叉口東側漁父島站,線路全長4.15千米,設置2座地下車站。
可以預見,5號線全線貫通后,將南禪寺景區、紅星路和建筑路片區、蠡湖未來城、黿頭渚風景區“串珠成鏈”,一條“流量王”線路即將誕生。
“‘6+1’全部運營后,全網換乘站將超過15個,軌交運行總里程超200公里,城市主要片區將基本實現軌道交通線網全覆蓋。”業內人士說。屆時,從1號線至6號線,加之市域線S1、S2,線網深度交織為城市能級“加碼”,“軌道上的無錫”輪廓愈發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線網加密,伴隨著城市更新,新線建設在匹配城市風貌時增添了不少無錫元素,在融合運營中凸顯智慧特色。
無錫地鐵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綜合考量客流、周邊城市規劃和商業業態等因素,在站點風貌設計上,5號線黿頭渚、漁父島、清名古橋等五座車站,以及6號線奧體中心站、4號線二期無錫新區站等站點將重點裝修,融合人文、歷史、科技特色,更好展現區域風貌。
打造“軌交之城”,未來,按照“8+1”條線路的遠景規劃和“軌道上的蘇錫常”發展格局,加快S2線等市域、城際軌交建設任重道遠。
“眼下,邁入四季度,我市軌道交通建設正以‘四敢’擔當砥礪前行,在奮勇爭先賽道上向年度目標沖刺。”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