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下午,“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在市規劃展覽館開幕,16個重點項目、60多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現近年來軌道交通一體化取得的突破與創新。
展覽包含序廳、科普站臺、彰顯風采、齊驅并進、未來愿景、尾廳六個板塊,展陳方式豐富多樣,包括圖文、視頻、模型、VR等。
最早實踐一體化理念的車站是哪一站?在互動展陳中,觀眾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南禮士路站。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規劃設計總部副總經理檀鵬晶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1號線南禮士路站東北口就與國家海洋局大樓合建,出入口沒有占用人行道,而是與臨近的公建結合。
在展廳里,觀眾可以穿越厚重歷史,感受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歷程;可以開啟闖關之門,逐步破解一體化項目歷經的挑戰;可以細觀車內群像,了解一體化參與各方的分工職責。“我們設計了科普站臺和互動環節,就是希望傾聽公眾的聲音,鼓勵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北京軌道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軌道交通處副處長王婧說。
由科普站臺步入彰顯風采板塊,這里以“軌道+”為主題,基于16個軌道交通一體化重點項目,展現一體化在綜合交通、有機更新、活力共享、復合利用等方面的實踐探索。
據了解,本市71個軌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實施,將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未來,五線換乘麗澤城市航站樓綜合體將成為北京市國際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門戶;市郊鐵路霍營綜合交通樞紐將帶動回龍觀地區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來科學南站與寫字樓和商場將實現“三合一”,形成產業配套新場景。
新聞名詞
軌道微中心
是與軌道交通站點充分融合、互動,可達性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備場所感和識別性的城市地域空間。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