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西南交大校產集團交接暨共建軌道交通技術創新平臺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由西南交大校產集團變更的四川國經揚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經揚華”),現為四川省國經公司持股100%的全資子公司。此次交接,標志著這家公司正式步入一個全新發展階段。
國經揚華目前的主營業務為軌道交通技術及設備的研發、轉讓和技術服務;軌道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投資,科技成果孵化、轉讓及推廣等。“十四五”期間,國經揚華以未來軌道交通科技創新賦能公司發展,致力于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領域的引領者”。截至2023年9月底,該公司資產總額7.55億元,所有者權益1.76億元,本部職工總人數18人。所屬各級參控股企業39戶(不含參股再投資企業),其中全資控股企業15戶,參股企業24戶。
活動現場,省國經公司還與西南交通大學簽約共建軌道交通技術創新平臺。并舉行了專家委員會代表聘書頒發、軌道交通安全NQI聯合實驗室和軌道焊接聯合實驗室揭牌、西南交大發展計劃暨專項科研經費支持捐贈儀式。
雙方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與西南交大聯合打造省部級科研平臺以及全鏈條創新基地,大力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共享、產業融合等合作。省國經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舒仕能表示,將支持國經揚華在軌道交通焊接裝備、維保安全、信息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項目投資,促進艾格機電、天佑安全等軌道交通技術企業穩定發展,不斷夯實軌交技術領先基礎。
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閆學東看來,改革的順利完成,一方面有利于學校保留的校屬企業聚焦主責主業,服務支撐學校發展建設;另一方面是“雙一流”建設大學與一流國有企業的強強聯合,將部分軌道交通領域的優質企業劃入四川國資體系,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優化整合,能夠以更高質效的治理,助推企業取得可持續創新發展,發揮更大社會價值,助力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表示,省國資委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大力支持校企共建高水平創新聯合體,著力推動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在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好國資國企作用。他希望校企雙方以本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加快推進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在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上早結碩果。新成立的國經揚華集團要以科技創新為根本,著力提升創新和價值創造能力,在軌道交通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為促進全省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和西部軌道交通高地建設貢獻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