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管理,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區間越江隧道工程迎來新的節點。“江城卓越號”盾構機順利穿越長江水下最低點,盾構機姿態由下坡變為上坡,“昂首”向前穩步推進。
“丹科區間”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總長4012米,是國內穿越長江距離最長的地鐵隧道。盾構機開挖直徑12.55米,穿越江面寬度約2160米,最大埋深45.5米,地質條件復雜,水壓大,且區間風井為超深基坑,具有“長、難、深、險”等特點。
此次盾構機穿越的最低點位于水下71.4米,盾構機底部最大壓力達到7.2巴,相當于人的手指甲蓋面積上承受約7公斤的壓力。為保證隧道順利穿越,項目團隊精心組織,科學安排,不斷完善施工方案,對現場進行標準化管理。并多次組織召開分析會,總結分析掘進參數,精準控制同步注漿,全面提升成型隧道質量。
據了解,2022年8月“江城卓越號”盾構機順利始發,正式開啟“越江之旅”。一年多以來,先后穿越武九管廊、武昌大堤、長江主航道等多處風險源。為保障穿江隧道平穩掘進,項目團隊統籌安全質量與施工生產,嚴格貫徹執行上級各項要求,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協調排除不利因素,采用自動化監測技術,精確檢測沉降,提前梳理辨識施工中的風險源,對刀盤、刀具磨損情況進行系統檢查分析,動態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并利用智慧管理指揮中心進行綜合管控,多措并舉為盾構機在江中平穩掘進“保駕護航”。
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全長59.9公里,是武漢市首條地鐵環線,也是目前國內最長的地鐵環線。建成通車后,將連接武漢三鎮,串聯7個行政區,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客流壓力,對加快城市重點發展地區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