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線今日推進14.4米,11月累計掘進705.6米!”近日,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參建的重慶軌道15號線項目金山寺站至歡樂谷站復合式TBM區間(以下簡稱“金歡區間”)隧道內傳來佳訊,該區間隧道左線月進尺一舉打破重慶市8.8米大斷面盾構機單月掘進紀錄,跑出8.8米大斷面盾構機區間隧道掘進“加速度”。
據了解,金歡區間左線長1852.566米,區間線間距約13.0~19.3米,最大坡度為-43.046‰。區間穿越中風化砂質泥巖和砂巖地層,上跨地鐵6號線,下穿兩江新區高層住宅、幼兒園,最小凈距約4米,施工難度大。
為保證掘進速度,該項目充分發揮勞動競賽的組織優勢,制定階段性的進尺激勵政策,對掘進過程中的安全、質量、進度三個標準進行橫向考核,依據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兌現,以“安全積分超市”為載體,對完成情況較好的作業人員發放“積分卡”,用于兌換實物商品,激發施工班組及作業人員守安全、保質量、趕進度、拼實力的熱情,形成了大干爭先的良好態勢,為順利打破紀錄創造積極條件。
“如果推進過程中管片拼裝質量跟不上,出現‘拼大’或‘拼小’現象,那速度肯定是上不去的。”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說道,在泥巖、砂巖等比較完整的地層中,壁后漿液往往因初凝時間較長而產生大于管片自重的上浮力,隧道管片的上部易發生連續的“疊瓦式”錯臺。為此,該項目充分吸取已貫通區間的經驗教訓,不斷加強過程中質量管控。管片拼裝前,及時測量盾位間隙,根據盾位間隙數據選型管片,管片拼裝完成后進行第1次緊固,管片脫出盾尾之前進行第2次復緊,脫出盾尾3環后進行第3次復緊,確保管片拼裝質量。
此外,該項目持續加強注漿管理,當管片脫出盾尾時,立即在管片頂部開孔注入雙液漿,對管片頂部形成有效固定。當管片脫出盾尾10環左右,對已施工完成的管片進行開孔驗證,出現空洞時,及時進行二次補注單液漿,每日對管片上浮量進行監測,根據實測上浮數據,動態調整同步注漿及二次注漿方量,確保管片背后密實。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該項目充分發揮黨團優勢,依托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黨員安全質量監督崗等品牌活動,主動融入施工一線,制定區間隧道掘進值班表,對區間隧道盾構施工全過程進行配合管理,旁站監督并記錄同步注漿漿液質量、壓力及注漿量、二次注漿量及壓力、螺栓復緊情況等,隨時觀察管片拼裝質量,確保走好“每一小步”。
“705.6米,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據,是無數汗水堆積的成果,但這永遠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該項目負責人說到,下一步,該項目將進一步加強提升8.8米大斷面盾構機掘進效率的探索與實踐,深挖項目內部人員潛力,不斷改進施工工藝,優化掘進參數,在安全、質量、進度管理方面持續發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