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內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5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25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幅超15%。
就在2023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公布,年發送旅客突破8億人次,較2019年年旅客發送量(7億人次紀錄)增長超一成,創歷史新高;全年旅客發送量有望達到8.07億人次,相當于全國總人口數一半以上的旅客,在長三角乘坐一次火車。
新線開通,又多了數個絕美打卡地;新站加緊建設,今后坐高鐵將更加便捷;新建鐵路中,多個“世界之最”正在逐步攻克完成中……歲末年初,長三角范圍內,鐵路建設多個項目取得新進展,迎來新節點;2024年,“軌道上的長三角”正高歌猛進,加速而來。
杭昌高鐵全線貫通
串起“世界級黃金旅游線”
2023年,長三角鐵路客發量首次突破8億人次,這當然與長三角區域內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2023年全國各地旅游火熱等因素緊密相關,同時,一些新線的開通運營,也給客發量年年增加提供了運力支撐。
就在2023年末的12月27日,杭昌高鐵黃山至南昌段(以下簡稱“杭昌高鐵黃昌段”)建成通車,杭昌高鐵全線貫通運營。猶記得,杭昌高鐵杭黃段于2018年12月25日開通運營,此后四年間,人們去千島湖、黃山等地方便多了,沿線各車站客發量也節節攀升。如今,杭昌高鐵黃昌段也通車了,大家去黟縣、祁門、景德鎮等地多了一條高鐵通道。
杭昌高鐵起自杭州南站,途經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宣城市、黃山市,江西省景德鎮市、上饒市、南昌市,接入南昌東站,線路全長560公里,其中最近建成通車的杭昌高鐵黃昌段線路全長288公里,全線共設黃山北、黟縣東、祁門南、浮梁東、景德鎮北、樂平北、鄱陽、余干、進賢北、南昌東10座車站,其中黃山北、景德鎮北為改擴建車站。杭昌高鐵黃昌段最高時速按350公里運營,南昌東至景德鎮北、黃山北站間最快分別49分、1小時45分可達。
事實上,杭昌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連接線,也是繼滬昆高鐵杭州至南昌段后,連接杭州至南昌的又一高鐵大通道,串聯起杭州西湖、千島湖、黃山、鄱陽湖、景德鎮、滕王閣等一批全國著名旅游名勝,沿線共有9個國家5A級、70多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形成連接浙皖贛三省眾多名城、名鎮、名湖、名山的“世界級黃金旅游線”。
隨著杭昌高鐵黃昌段開通運營,長三角鐵路目前已擁有25條高鐵,動車組開行范圍覆蓋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級城市,成為全國高鐵網絡最發達完善的區域之一;鐵路營業里程超140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超過7100公里。集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委托鐵路運營)等于一體的高品質快速軌道交通網絡,繪就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同心圓”。
上海東站建設推進
“瞄準”全球交通樞紐
在上海,上海東站、松江南站等鐵路重點建設項目也在近期取得了新進展。
上海東站位于浦東新區祝橋鎮,總建筑面積138.7萬平方米,其中高鐵站房16萬平方米,站場規模14臺30線,建成后將成為僅次于上海虹橋站的上海第二大鐵路客運站。目前,上海東站地下部分基坑以及樁基礎開始施工,支護工程完成約70%。上海東站建成后,將助力上海形成“西有虹橋樞紐、東有東方樞紐”格局,成為連接長三角與全球的世界級交通樞紐。根據項目建設規劃,車站綜合體預計將于2027年開通運營。
作為一座世界級綜合交通樞紐,上海東站在高鐵客站引入航空模塊,深化了空鐵一體化,實現了航站樓的完整換乘功能,空鐵換乘更加便捷。未來,上海東站將接入滬蘇通鐵路二期和規劃滬乍杭鐵路,并可引入滬蘇湖鐵路、滬寧沿江高鐵和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等。
此外,上海東站將通過上海機場聯絡線與上海虹橋站連接,列車在虹橋樞紐和東方樞紐兩大樞紐之間的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內。上海東站還將接入兩港快線(南匯支線)、鐵路東西聯絡線等線路,搭建“5條市域鐵路+2條市區線+多條局域線”的布局,并通過高鐵與市域鐵路站場拉開的空隙,打造中央換乘光谷,串聯城市配套的交通設施,包括地鐵、出租、公交、市域鐵路等,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空間,實現5分鐘以內覆蓋大多數換乘方式。
按照此前計劃,滬蘇湖鐵路(全線設上海虹橋、松江南、練塘、汾湖、盛澤、南潯、湖州東、湖州等8座車站)預計2024年具備開通條件。作為滬蘇湖鐵路的一個重要車站,松江南站高架層建設目前已正式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工程建設由站前承軌層施工轉入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全新的松江南站站房,位于原松江南站站房北側,新建站房規模達6萬平方米,設計最高聚集人數為5000人,站場規模為7臺19線。建成后,該站將成為上海的又一個綜合樞紐客運站,助力提升上海西南片區交通輻射能力。
屢屢創造“世界之最”
多個建設難題正被攻克
長三角鐵路建設過程中,不僅織密了區域路網,而且屢屢創造“世界之最”,攻克一個個難題。
2023年12月25日11時18分,在杭州灣海域84號海上施工平臺鉆機轟鳴聲中,南通至寧波高鐵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控制性工程——中航道橋首根鉆孔樁開鉆,標志著世界最長跨海高速鐵路橋——杭州灣跨海鐵路橋中航道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南通至寧波高鐵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大堤、海中、淺灘區引橋,全長29.2公里,采用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建成后將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對世界高速鐵路橋梁建設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中北航道橋主跨為45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無砟軌道斜拉橋,中航道橋主跨為2×448米,為世界最大跨度無砟軌道三塔斜拉橋。
南通至寧波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線路長30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建設工期5年。全線設南通西、張家港、常熟西、蘇州北、蘇州南、嘉善北、嘉興南、海鹽、慈溪、莊橋10座車站,其中常熟西、蘇州南、嘉善北、海鹽、慈溪5座車站為新建車站,其他為既有車站。
另一條在建新線——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也有好消息。近日在距離啟東岸200米的長江入海口北支航道江面施工現場,該新線控制性節點工程——崇啟公鐵長江大橋4號主墩鋼圍堰水下混凝土五次封底全部完成,項目建設進入主墩承臺施工階段。據介紹,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共設上海寶山、太倉、崇明、啟東西、海門北、南通、如皋西、黃橋、泰州南、揚州東、儀征北、南京北、滁州、大墅、肥東、合肥南等16座車站。
崇啟公鐵長江大橋全長4.09公里,橫跨長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其構造為雙層布置的公鐵兩用橋,上層為雙向6車道、時速100公里的一級公路,下層為時速350公里的雙線高速鐵路+時速250公里的雙線城際鐵路。大橋分為主通航孔橋、非通航孔橋、南北岸公鐵合建引橋、南北岸單建鐵路引橋;其中主通航孔橋為主跨400米雙塔雙索面鋼桁結合梁斜拉橋,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塔雙索面公鐵兩用無砟軌道斜拉橋。主通航孔橋3號主墩、4號主墩分別為南主塔基、北主塔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