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推進“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發展,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同時對市民訴求、各方意見做到即時響應,促進公交平均線路長度變短、線網結構更加合理。據統計,2023年南寧市公交客流日均61.16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24.44%,恢復至疫情前的80%,實現2016年地鐵開通以來地面公交客流首次止跌回升。
“三網”融合提升出行體驗
2023年,南寧市交通運輸局積極構建“便捷高效、品質卓越、智慧創新、群眾滿意”的高質量融合公共交通體系,統籌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交通等多方式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創新開通6條地鐵快巴,打造“短、頻、快、準”運營服務,滿足重要客流點和地鐵站點的快速接駁需求。
創新開通“的巴”服務,實現“預約出行、隨需而至”,暢通與旅游景區、交通樞紐、教育園區的公交聯系,打造“三月三”歌圩專線、尼的呀專線、南寧之夜專線等接駁熱門旅游景點線路,方便群眾出行;還推動開通南寧福建園地鐵站至扶綏縣龍谷灣景區的城際鄉村旅游線路,促進南寧及扶綏兩地溝通交流,持續拓展公交、軌道“兩網融合+文旅”新場景。
南寧市將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優化公交線網服務,加快推進南寧特色智慧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平臺建設。這一平臺集成地鐵、公共汽電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P+R”停車、出租車等服務場景,可提供信息查詢、出行規劃、多式聯程、一碼支付、行程導航、生活服務等“一站式”智慧服務。
定制公交闖出運營新路徑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持續拓展定制公交服務,實現護學、通勤、網約、社區、旅游等多場景覆蓋,促進公交服務多元化發展,累計開通定制公交286條,日均客運量8.45萬人次,占總客流14%。其中護學公交176條,有效緩解中小學校周邊上下學時段交通擁堵問題,助力我市入選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
為滿足我市主城區和伶俐工業園區的高效連接需求,更好服務園區內比亞迪、寧福新能源公司等大型企業,開通D327路、D330路2條服務伶俐工業園區定制公交線路,實現主城區至東部新城、空港新區等區域的公交服務,線路運營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有效支撐外圍新城建設及產業發展。
同時,積極打造“銀發暢行”服務品牌,進一步提升適老化無障礙交通出行服務水平。升級打造9條敬老愛老公交專線,專線全部使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車廂內配置老幼病殘孕優先座位、愛心藥箱,安排經驗豐富的司乘人員,完成4個適老化公交站點護欄安裝工作,不斷提升老年人交通出行便利化水平。
科技賦能建設智慧公交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從乘客需求出發,推動一碼聯程及聯程優惠方案實施,推進綠色服務融合,逐步實現“出行一張票”。目前,已通過“愛南寧APP”、“南寧軌道交通”App實現地鐵、公交、BRT、共享電動自行車“一碼多乘”和手機刷碼支付享公共交通換乘優惠功能,打通各類綠色交通方式服務。自實施公交換乘票價優惠政策以來,累計實現換乘優惠金額約1425.82萬元,學生優待、敬老優待、長壽優待等優待功能優惠金額達2.86億元。
南寧市陸續建設了400多套公交電子站牌,建成埌東客運站、青秀山等智慧公交站,提供實時公交數據查詢、地鐵公交組合出行規劃等出行信息,讓公交出行更可靠、市民出行有預期。積極推進南寧東站智慧升級工程,于2023年9月完成南寧東站智慧化改造一期項目,新增智能客服、室內導航、出行規劃等功能,有效縮短火車東站到達廳至公交、軌道站臺的接駁時間,提高乘客換乘效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