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大建設項目竣工278項、在建958項。今年計劃開通運營軌道交通4號線南延線、8號線一期;啟動仰光片區(qū)、四里河左岸片區(qū)等更新項目……
1月14日,記者從合肥城鄉(xiāng)建設局獲悉,目前,2023年合肥大建設最新成績單以及2024年初步計劃出爐。
【2023年的喜人成績】 交通建設,支撐城市空間向網格化轉變
交通建設計劃強力推進,支撐城市空間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式、網格化轉變。
經初步統計,2023年,合肥鐵路建設保持領先,高鐵格局由“米字型”向超“時鐘型”邁進,全市累計建成及在建鐵路里程1066公里;軌道交通建設步伐提速,1號線三期與2、3號線延長線開通運營,運營里程突破200公里,累計建成及在建軌道交通333公里。
高速路網持續(xù)完善,累計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889公里,高速路網由“一環(huán)六射”加快向“二環(huán)十七射多聯”轉變。快速路建設進展喜人,累計建成及在建快速路316公里,路網結構由“環(huán)+放射”向“方格網+放射”演進。
公共服務,回應民生關切解民憂
回應民生關切,優(yōu)化公服項目解民憂,大建設實現有序推進。
統籌建設一體化充電綜合體,年度建成公共充電設施2248個,全市已累計建成公共及配建充電設施約9.3萬個;大力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建設,緩解周邊及換乘市民停車難題。截至2023年11月底,已建成城市停車泊位106447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8768個,盤活共享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全市打通15條斷頭路項目并建成通車,14個項目在建。12處擁堵點已完工,4處擁堵點正在治理。
保障農村群眾安居,320戶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排查農房安全隱患51萬余戶,C、D級危房全部完成整治。
【2024年的目標計劃】
建立投資“賽馬”機制
??普遍成立城中村工作專班
記者采訪了解到,2024年,合肥將不斷強化優(yōu)化大建設工作機制,從上層決策及管理層探索新突破。
建立大建設投資“賽馬”機制,定期對各建設單位的完成投資情況進行排序通報。建立健全“規(guī)建治”運轉工作機制,實現治理問題及時向規(guī)劃、建設環(huán)節(jié)反饋,規(guī)劃要求延伸至中端建設和后期驗收。
組建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各區(qū)、開發(fā)區(qū)比照市專班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并實體化運行。按照結合城市更新片區(qū)改造和承接中央專項借款(專項債)兩條腿走路的思路,對已經規(guī)委會批準實施的城市更新項目繼續(xù)按原模式推進,剩余城中村模塊根據不同政策要求靈活組合形成改造項目。
全向拉伸城市框架
??計劃開通運營“8號線”一期
2024年,大建設將以改革思路推進計劃穩(wěn)步實施。
計劃建成下塘工業(yè)園、銅陵江北港鐵路專用線,爭取合寧合武直通線早日開工;全面推進大外環(huán)北環(huán)線、西環(huán)線建設,全向拉伸城市框架;開工建設宿松路南延、魏武路等重要快速路;計劃開通運營軌道交通4號線南延線、8號線一期。
持續(xù)提升城鄉(xiāng)建設品質。準備實施打通斷頭路15條,治理擁堵點15處;建成城市停車泊位10萬個以上,盤活共享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建設公共充電設施2000個。
加速實施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擴大城市更新范圍,重點將園博小鎮(zhèn)、衛(wèi)崗王衛(wèi)、大鋪頭片區(qū)打造成為亮點示范工程,啟動仰光片區(qū)、四里河左岸片區(qū)、龍高照片區(qū)等更新項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fā)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fā)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jiān)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qū)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