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年間,佛山市普通公交日均客運量顯著下降,從160萬人次下降至當前的70萬人次。在中心城區,普通公交出行分擔率從約25%下降至大約5%。除了受私家車、網約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和運營量增加影響之外,原因何在?
佛山市政協委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曾小明指出,截至2023年底,佛山市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共有6條,中心城區軌道線路運營里程為98.62km,公交線網對此雖有所調整,但大體上仍按數年前的線路圖來運行,導致普通公交線網與軌道線網的重疊率較高。加上普通公交的乘坐時長是軌道的1.9-3.2倍,普通公交發車間隔是軌道的2.6-3.9倍,普通公交的客流流失巨大。
另一方面,佛山市普通公交與軌道交通的票價標準和優惠制為兩個完全獨立的系統,市民在兩種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無法享受彼此的票價優惠,市民采用乘車碼、二維碼等多元化支付方式也不納入票價優惠范圍,嚴重影響了市民搭乘普通公交出行的積極性。
公交運力嚴重過剩,造成了大量昂貴的新能源公交車閑置。“我市普通公交載客量較2019年下降了一半以上,投入運營的公交車已相應減少了一半,有超過3000輛新能源公交車閑置。新能源公交車的購買價格高,每年的維護費用和折舊成本高昂,大量閑置的公交車相當于‘國有資產流失’,加劇了政府財政的巨大負擔。”
曾小明首先建議,將佛山市地鐵集團與公共交通管理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徹底消除地上和地下公交系統之間的管理壁壘,實現軌道和普通公交兩張線網的一體化融合,將兩種票制優惠一體化整合,大力度提升公交的運營效率,吸引市民積極使用公共交通。
其次,以軌道線網為核心,將普通公交線網與軌道線進行有機融合,強調普通公交對中心軌道線網的“喂飼”作用。通過科學的測算,大力度削減地鐵沿線長線公交,開設中短程公交線并實現普通公交車準點化運行,最大程度滿足市民的實際出行需求。
他建議,通過轉讓、拍賣等形式,盤活閑置的新能源公交車,緩解政府巨大的財政壓力。“可將我市大量閑置的新能源公交車優惠轉讓至省內經濟較落后的兄弟城市,既幫助兄弟城市提升新能源公交車的使用率,又減少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另外,也可將部分閑置的新能源公交車進行公開拍賣,減少政府財政的巨大負擔和公交企業的管理成本。”
他還建議整合地鐵和公交的乘車碼,實現“一碼通行”,市民換乘任何類型公交均可享受統一的票價優惠;建立統一平臺,將地鐵、公交、共享騎行等數據進行整合,發揮“地鐵+公交+慢行”三網融合效應;積極打造“公交+城市”文創IP,開創公交產業發展新賽道。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