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產業鏈規模力爭突破5千億元
記者19日獲悉,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工作專班辦公室近日正式印發《成都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產業鏈規模力爭突破5000億元,新增50億元級以上(含)企業1家、億元級以上(含)企業5家。
《行動計劃》以建設“兩城一高地”(全國軌道交通先進制造之城、高端服務之城和創新策源與成果轉化高地)為總體目標,聚焦生產性服務業和裝備生產制造業構建“兩大制造能力”和“三大服務體系”,提出實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協同、制造能力提檔升級、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企業精準培育、市場空間拓展、要素支撐六大攻堅行動,明確了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深入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提升車輛裝備制造能力、提升施工運維裝備制造能力等16項具體行動任務,著力解決產業中游裝備制造能級不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能力不強、本地供應鏈配套率不高等問題,鞏固現有比較優勢、前瞻布局未來競爭優勢,培育本土領軍型企業,促進全市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此次《行動計劃》匯集了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工作專班20多個成員單位的意見建議,內容豐富、措施得力。
企業支持更加精準,從剛孵化的高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到領軍企業、總部企業,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特點進一步分層級、分類別進行差異化評估和政策支持,形成“集群化”的市場主體分布;區域協作更加突出,涵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通過“聯合發布供需清單、構建配套體系”等逐步深化的措施,合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發展方向更加明晰,在鞏固發展城軌新造的同時,在“軌道交通裝備智能運維”細分賽道重點發力,“支持企業承接車輛、車輛段設備和施工運維裝備全壽命周期智慧檢測及維保服務”,鼓勵企業“開展運營安全和應急處置先進技術研發”,在日益壯大的存量市場階段精準定位;保障措施更加得力,明確將配合出臺產業專項政策,加大《行動計劃》激勵力度,強化產業宣傳推介力度,營造六大行動實施的良好氛圍。(記者 李艷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