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是首府推進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在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的重要舉措,也是事關南寧市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多級產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
自2016年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以來,南寧地鐵加速成網,目前已開通5條地鐵線路,依托地鐵建設加快構建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助力南寧打造服務廣西、面向全國、走向東盟的軌道交通產業新高地。
無軌化智能架落車系統自動升降列車,檢修工人在智能化設備輔助下精準檢測列車……近日,記者在南寧地鐵五象車輛段車輛中心看到,一系列充滿“科技與狠活”的智能檢修設備,為南寧地鐵列車的安全運行筑牢了屏障。這樣的“科技與狠活”是南寧正舉全市之力發展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寧依托地鐵建設引進了一批軌道交通產業制造和智慧交通配套項目,以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工業化轉型,帶動了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位于邕寧區的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積蓄拓能。
走進位于邕寧區的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記者看到新落戶的南寧百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廠房寬敞明亮,各項新設備的采買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南寧百川軌道交通智能裝備基地負責人 張宏偉告訴記者,公司自2023年12月5日正式落戶南寧以來,就得到了南寧軌道交通產業專班“保姆式”的服務,不僅提供各項政策支持,工作人員還多次陪同進行實地考察完成廠區選址等工作。“公司預計在2024年9月份建成投產,年產值達2~3億元。借助南寧的區位優勢我們不僅可以為南寧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零距離提供智能化檢修服務,還能輻射西南、華南地區,開拓面向東盟的軌道交通產業市場。”張宏偉說。
據了解,近年來,南寧市高度重視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南寧軌道交通集團作為鏈主企業的作用,圍繞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智慧交通及數字產業,同步推進設計咨詢施工、運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高水平規劃建設產業園。按照補鏈、強鏈、延鏈的要求,推動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南寧地鐵五象車輛段車輛中心智能檢車系統為列車檢修提供精準服務。
據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文劍昭介紹,軌道交通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等突出特點。多年以來,南寧市一直在謀劃以地鐵建設為契機,引進從研發、設計、制造到試驗在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助推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據統計,從2023年至今,南寧市通過政策引導、市場主導、政企共建,已引進了12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項目和15個智慧交通企業,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鏈加快延伸,產品從原有的整車組裝,拓展到電扶梯、通風空調、電氣設備等主要零部件,以及智慧交通等領域,構建了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實現了城市發展多年的夢想。
南寧百川軌道交通智能裝備基地內,設備采買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機械裝備科科長慕偉說:“在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南寧市主要做了幾方面工作。首先,完善了服務機制,由市領導親自掛帥,高位推動,成立了南寧軌道交通產業園區項目工作專班,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其次,在邕寧區規劃建設廣西唯一的軌道交通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園,占地面積約2000畝,打造一個集研發、生產、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基地。三是出臺了《促進南寧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扶持政策,培育軌道交通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創新,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四是開展精準招商,通過編制產業鏈全景圖,瞄準重點方向和目標企業精準發力,舉辦軌道產業專場推介會,市領導親自帶隊上門招商,引入高質量的項目和企業,推動產業鏈延伸完善。”
而在提升產業承載能力方面,在南寧邕寧區規劃約2000畝工業用地,建設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推動項目盡快形成產業規模和產業集群。目前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已引進12個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14.7億元。
據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文劍昭介紹,下一步,南寧市將持續推進軌道交通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上下游集聚,加快建設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打造立足南寧、服務廣西、面向全國、走向東盟的軌道交通產業新高地。
不久的未來,城軌車輛整車及部件、電扶梯、通風空調、電氣設備及其他新興裝備等“五大軌道裝備集群”齊發力;青秀軌道科創產業園正在培育孵化智慧交通、通信軟件等軌道科創類企業齊聚勢,實現現代化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智能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