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重大工程項目已經敲定。191個正式項目中,計劃建成項目25個,主要涉及科創、產業、能源、醫療、環境和重大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項目建設。眼下,這些工程進度如何?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昨天發布相關情況。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交通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設者們搶抓有利時機,奮戰在一線。軌道交通方面,上海首條新建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全長68.6公里,途經閔行、徐匯、浦東3個區,全線共設9座車站,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里。
目前,機場聯絡線全線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預計今年一季度完成軌道工程鋪設作業,二季度完成單系統調試,三季度完成聯調聯試工作。今年底,機場聯絡線先行開通段將實現通車。建成后,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間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左右,與多條既有及在建軌道交通實現換乘,方便沿線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時,還將進一步增強浦東和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對長三角區域的輻射作用,服務長三角城市群,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東方綠舟站—西岑站)計劃在今年底前通車。17號線西延伸工程是長三角示范區內一條重要的軌道交通線路,由既有東方綠舟站向西延伸至西岑站,全長約6.6公里,共設一站一區間,全線為高架線路,連續跨越G50高速公路和三級航道攔路港。通車后,將方便青浦西岑、練塘、金澤等地居民出行,給華為研發基地、西岑科創中心提供極大交通便利,支撐新城發展和城市內部交通系統,有效帶動社會投資,促進長三角示范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眼下,項目主體結構已全線貫通,裝修、鋪軌及“四電”等專業工程全面開始施工。
市域交通方面,今年上半年,北橫通道東段主線具備通車條件。目前,其主體結構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機電安裝、裝飾工程,即將啟動各類驗收工作。北橫通道工程西起中環北虹路立交,東至周家嘴路內江路交叉口,全長19.1公里,以文安路為界劃分為東西兩段。其中,西段工程長約10.9公里,2021年6月18日通車。東段工程長約8.2公里,其中,隆昌路下立交2020年7月31日通車,在建主線隧道長約6.9公里。
北橫通道東段主線通車,標志著北橫通道實現主線全線貫通,將進一步改善沿線交通出行環境,緩解區域道路通行壓力,為沿線區域與虹橋樞紐間提供一條新的快速通道,服務北部重點地區的中長距離到發交通,助力構建長三角區域一體城際交通網。北橫通道對沿線蘇州河北的長風生態商務區、曹家渡商圈、新客站、蘇河灣、北外灘等重點發展地區有著很大的帶動作用,對于連接虹橋、浦東兩大機場,服務長三角經濟帶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泰和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將在今年基本建成。工程位于寶山區楊行鎮,東至梅林路、南至蕰藻浜、西至泰聯路、北至聯誼路,服務面積約145平方公里。本工程擴建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的地下式污水處理設施,新增污泥處理規模為35噸干基/日。工程建成后,將提升石洞口片區污水處理能力,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降低片區溢流風險,同時,發揮區域截污治污綜合效益,更好服務吳淞地區轉型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