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空》特別策劃,新質生產力在中國,探訪中國六大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成渝地區。2021年,成渝地區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渝地區: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這里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16個。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986.7億元,占全國比重為6.5%,占西部地區比重為30.4%。重點建設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材料4大萬億級產業集群。近年來,成渝地區在軌道交通產業突飛猛進,2023年全產業鏈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成都還成為軌道交通領域唯一一個進入國家未來產業園試點的城市。本期,我們就重點關注成渝地區這個集群的創新探索,首先來看整體情況。
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這里是正在建設的成渝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成渝兩地在軌道交通領域打造了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已形成集新造、檢修、配件、運維、服務為一體的軌道交通產業鏈布局。這里誕生了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單軌裝備制造基地,2023年,成渝地區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
更高速動車!線路如何修?列車如何造?
說到軌道交通,中國高鐵作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保持著高速列車世界最高商業運營速度,如果未來這個速度還要提高,線路該怎么修,列車該怎么造?跟隨記者到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去尋找答案。
這里是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的施工現場,成渝中線高鐵,連接成都和重慶兩個千萬人口的城市,也是國內首條預留400公里時速條件的高速鐵路。同時,它也極有可能成為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的首發舞臺。
成渝中線高鐵設計之初,國內缺少時速400公里以上的設計標準,這條鐵路要如何修建,成為第一道難題。西南交大的軌道交通運載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翟婉明院士領銜的科院團隊對此提供了一些理論分析和優化設計,相關成果最終納入了成渝中線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范,這是我國首部時速400公里高鐵的設計規范。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建造更高速度的動車組列車。按照國家鐵路集團公司提出的要求,更高速度動車組要減重,因為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剎車制動的距離更長,對能耗和安全性都帶來很大影響。可是動車質量越輕,在鋼軌上高速運行,任何一點顛簸都會被放大,影響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開云:運動穩定性,對于我們高速動車組也好、鐵道機車車輛也好,它一旦出現了運動穩定性差,或者是出現蛇行失穩的現象,就有可能會導致車輪跳離鋼軌,出現脫軌翻車的事故。
為了精確做好更高速列車運行穩定性的分析和優化,研究人員通過臺架試驗,進行理論建模與仿真分析,建立抗蛇行減振器的實體模型。
經過長達三個月的仿真計算和臺架實驗,蛇行減振器的參數最終確定下來,生產企業很快將試驗樣品加工出來,希望盡快進行滾振實驗,驗證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王開云和團隊將整列動車組搬進實驗室,進行實車驗證,而不僅僅只做零部件,他們認為這樣能準確觀測車輛運行到臨界速度,是否出現蛇行失穩,也由此來驗證抗蛇行減振器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開云:目前我們這個研究是非常成功的,已經把這個參數,反饋到了生產廠家,計劃進行批量化生產。
龍頭牽引 成渝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成鏈成圈
更高速動車線路以及列車的建造其實有很多的技術難關需要創新攻克,節目當中提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任何一個領域的創新升級背后,都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反復探索試驗,而一個尖端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有可能帶動整個行業的提速升級。
正是因為看重這種科創資源,國內不少優勢企業在與這個實驗室包括西南交大的合作中,感受到成渝科創的實力和發展機遇,紛紛在此落子布局,產業聚集效應愈發顯著。今年年初,《成都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計劃》中明確,到2025年,全產業鏈規模力爭突破5000億元。
重慶山地城市軌道建設 綠智融合新思路
成渝科創中心是一個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產業也是一體化發展,看完了成都,接下來再去重慶。重慶有全球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網絡,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是重慶規劃建設的第一條全自動駕駛軌道交通線路,也是重慶城軌綠智融合關鍵技術示范項目,在綠色、低碳、節能等方面有著嚴苛的指標要求,其中供電系統要求,徹底改變傳統的被動式供電方式,采用主動式雙向變流技術系統,為此,也在重慶建設了全國軌道交通領域供電系統第一個全雙向變流牽引所。
重慶軌道集團系統設備公司負責人 夏波:雙向變流技術主要有三個優勢,一是替代我們傳統的整流機組,使設備的占地空間變小。第二個是提高供電效率,實現我們的節能降耗的目的。第三個是穩定電網網壓,提高電能質量,使我們的列車運行更加可靠和平穩。
主動式供電理論上優勢明顯,可實現直流供電電壓波動降低50%以上,相比傳統牽引供電系統節能10%以上,顯著減少碳排放,經濟效益明顯,但實現的技術難度很大。供電過程中一旦發生短路,瞬時產生的巨大電流,如果得不到及時控制分流,會導致整個供電系統損傷甚至毀壞。
重慶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張敏:這就好比山洪暴發,如果有備用的泄洪通道分流,就能避免防洪堤壩損毀以及帶來的次生災害。
得益于企業與西南交通大學的長期密切合作,重慶中車時代電氣的技術團隊參與包神鐵路等多個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在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前沿技術方面積累深厚。針對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的技術要求,時代電氣聯合重慶軌道交通研究院等單位,對系統電流進行大量理論核算及仿真分析,用全新的晶閘管旁路方案,替代了傳統的二極管方案,經過第三方實驗驗證,短路能力完全滿足系統需求。
重慶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 陳廣贊:重慶軌道公司還有鐵路公司對新技術的包容性很強,有利于發揮我們多年的技術積累及新技術的應用,與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可以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做好技術的交流,共同在牽引電能低碳化、智能化方面做一些創新性的成果。
鼓勵全產業鏈抱團發展 不斷強化源頭創新
重慶一直鼓勵軌道交通裝備全產業鏈抱團發展,同時依托成渝的科研實力,不斷強化源頭創新。給全自動駕駛軌道線路研發一種綠色低碳節能的新型供電方式,也許只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一個局部創新,但也正是因為有重慶軌道交通的產業生態,像時代電氣這樣的公司,可以有機會和行業頂尖科研機構合作,不斷在各種項目中去嘗試新的技術和產品研發,現在這些公司的一些核心設備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還走出國門,出口到墨西哥、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場。
成渝科創中心有何特點?下一步從何發力? 專家分析↓↓
成渝科創中心作為一個雙城經濟圈,整體來看發展模式有何特點優勢,未來如何發力,來聽相關專家的分析解讀。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羅漢:成渝地區基于自身特點,形成了以龐大消費市場為依托,以產業集群式創新發展為特征的綜合發展新模式。它是我國經濟版圖中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后的“第四級”。該地區長期儲備吸引高端人才隊伍、科教資源雄厚,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了門類齊全、基礎實力較為雄厚的產業體系。國家級產業集群9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個。未來,成渝地區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瞄準戰略高技術開發,最大力度釋放資源優勢,打造原始創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載地。
成渝協同發展 推動優質科技資源跨區域流動
為了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渝兩地科技部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融合創新、合作共贏,聯合實施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15項,投入資金超億元。同時,加快構建全周期、全鏈條、市場化的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圍繞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大健康、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領域,建設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新聞時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何發力?
新質生產力在中國。我們用六天時間,跟隨記者走訪調研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西安、武漢、成渝正在建設的六大科技創新中心。每到一地,聚焦一個當地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光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多個前沿領域中,發現記錄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之間的故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如何發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我國六大科創中心集聚創新資源,搭建服務平臺,打通產業堵點,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策源地和孵化器;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下一步,要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轉化體系,要注重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