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資陽線全線軌行區順利移交運營接管,標志著線路全面轉入動車調試階段,為年內開通初期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川首次采用27.5kV剛性接觸網 熱滑試驗順利完成
3月17日,軌道交通資陽線全線順利完成熱滑試驗,標志著軌行區移交前最后一項接觸網試驗項目平穩落地。
熱滑試驗不僅能驗證接觸網與電客車受電弓在通電與機械方面的匹配情況,也能驗證軌道工程、限界工程與電客車配合情況,是建設階段全線具備行車條件的重要驗證工序。
“相對于往期建設線路,軌道交通資陽線面臨盾構隧道直徑同比小、地下曲線段較多的實際情況,如何保證良好的弓網關系是一項挑戰。線路緊跟北京、廣州新型式應用步伐,在四川首次采用了27.5kV剛性接觸網。”軌道交通資陽線建設公司項目管理一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王麗告訴記者:“通過聯合各參建單位,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針對數字化建設技術、驗收技術標準等方向開展研究,形成了系列指導性成果并切實投入應用,加強了接觸網建設工藝控制水平,保障了熱滑最終成效。”
目前,軌道交通資陽線全線7座車站全部結構已封頂,已實現橋通、洞通、軌通、環網電通、車輛基地接車等節點目標,各站點正全面開展機電裝修工程,向著實現年內開通初期運營的目標全速推進。
前置需求優化施工組織 確保高標準移交
在一條地鐵線路中,“移交”一般指在完成建設部分后向運營單位進行移交,然后對新線開展聯調聯試。為高質量完成移交目標,為線路開通初期運營打下堅實基礎,成都軌道集團在資陽線工程建設中,嚴格踐行“四前置”理念,把乘客優先貫穿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全過程,充分融入運營前置、TOD前置、資源開發前置、市政配套前置需求開展工程設計、建設,確保軌道項目品質更優。聯合總承包單位中國鐵建昆侖集團逐項對標移交標準及動車調試條件,重點加強線路路基段、車輛基地出入段等區域的防護措施,提升線路移交后的安全保障;同時,前置梳理軌行區移交涉及的各專業工程難點,組織精干管理團隊,突擊作戰,先后攻克27.5kV剛性接觸網無軌測量施工、長大區間多專業電纜連續敷設等工程建設難點。
軌道交通資陽線全線軌行區移交運營,是指將全線軌行區的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和設備使用權由建設單位移交運營單位。“這標志著動車調試正式拉開序幕。后續將根據線路開通初期運營安排,推進系統調試、車站移交運營接管、工程驗收等相關工作,全面兌現各項工程建設目標。”王麗表示。
踐行“四前置”開展新線籌備 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為進一步滿足市民乘客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成都軌道集團深入踐行“四前置”理念,以“運營前置”為基礎,全面融會貫通“以客為尊”理念,充分考慮市民乘客出行需求,強化運輸功能、運營安全的精度與深度,不斷提高乘客通行便捷度,持續豐富智慧出行服務等內容。
“資陽線列車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下軌道交通領域首個亮相的跨市運營列車,為快速連通成都與資陽,構建軌道交通一小時通勤圈,提升乘客換乘效率,資陽線采用市域A型車4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60km/h,具備啟停快、速度高、噪音低等特點。”據成都地鐵運營公司新線部副部長何璐川介紹,資陽線全線共配置11列電客車,列車全長95.8m、寬3m,客室布置縱向和橫向座椅,最大載客量1416人,充分滿足沿線市民出行需求及乘坐舒適度。
同時,資陽線列車緊緊圍繞“安全、舒適、智能”設計理念,創新運用多項科研技術成果,配置車載信息安全防護系統、軌道智能巡檢系統等多種智能設備,列車關鍵部位如轉向架、蓄電池、受電弓等處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搭配智能運維系統,確保上線列車質量可靠、安全穩定、智慧快捷,讓列車運維方式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為市民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出行體驗。
“在前三期新線籌備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對標行業最新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相關規范,充分總結既有市域快線運維經驗,從線網規劃、可研初設、工程建設、聯調聯試等多方面提前介入,加強對軌道交通資陽線工程建設、籌備過程的精細化管控,全面提升運營服務品質,豐富智慧出行場景,助力市民乘客乘車更舒適、出行更安全。”何璐川說道。
線路名片:
軌道交通資陽線是四川省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線路西起福田站、途經資陽臨空站、東至資陽北站,同時連接18號線和19號線,可以實現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資陽北站火車站之間的快速通達,線路全長約38.7公里,共設置車站7座,線路開通后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市與資陽市交通運能,為沿線居民綠色出行創造便利,帶動成都與資陽同城化互融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