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萬事競爭先。開春以來,寧淮城際鐵路建設全面開啟加速度,以“滿格”狀態拉滿施工“進度條”,為完成全年建設任務開好局、起好步。目前,寧淮城際鐵路全線首個連續梁首號塊完成澆筑。
一大早,記者來到在寧淮城際鐵路站前Ⅰ標項目施工現場,這里早已經是一派機械轟鳴、施工有序的繁忙景象。作為寧淮城際鐵路全線首個施工作業的連續梁,為了保障施工進度,施工單位正搶抓當前的晴好天氣,緊扣節點、倒排工期、全員上崗,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法施工,并于近日順利完成首號塊的澆筑工作,離首座連續梁合龍的目標又拉進了一步。中鐵十九局集團寧淮城際鐵路站前Ⅰ標三分部總工程師白君才說:“目前我們正在施工的連續梁,是整個寧淮城際鐵路正線首個連續梁,橋長達到了220米,并且跨越302縣道和兩條灌溉河渠。跨度達到了100米,因此施工難度較大,對接的誤差要控制在10毫米以內,才能保持對接精準。目前,首號塊已經完成澆筑,預計今年8月下旬完成合龍,9月上旬滿足架梁車的通行,為全線架梁作業的全面展開提供保障。”
隨著全線首個連續梁作業的快速推進,今年下半年,寧淮城際鐵路淮安段境內的箱梁架設工作也將鋪開。為了滿足架梁作業的序時進度要求,目前位于淮安工業園區和洪澤區境內的寧淮城際鐵路站前Ⅰ標淮安梁場,已經開啟滿負荷運載狀態,全力奮戰趕進度。作為淮安段境內最大的預制梁梁場,該梁場承擔著標段內1075榀箱梁的預制生產及架設任務。中鐵十九局寧淮城際鐵路站前Ⅰ標淮安梁場場長馮曉隆說:“目前,淮安梁場已經生產箱梁103孔,架設箱梁32孔,一天生產箱梁可以達到2孔,每天可以架設3孔的箱梁。寧淮鐵路的兩個關鍵節點連續梁,分別計劃于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完成,2025年12月我們計劃所有的箱梁施工任務全部完成,2026年的1月份,標段內的所有箱梁架設完成。”
截至目前,寧淮城際鐵路淮安段樁基完成86.7%,承臺完成48.9%,墩身完成24.7%,預制箱梁完成5.2%,架梁完成1.6%,路基段地基處理CFG樁完成24.4%。
據悉,寧淮城際鐵路新建線路全長179公里,其中江蘇段長134公里,安徽段長45公里,全線共設淮安東、洪澤、金湖、天長、六合西、南京北6座車站。該條鐵路在南京與淮安、連云港、鹽城間搭建起一條快速通道,南京、淮安兩地間可實現1小時內直達,連云港、鹽城至南京間也將實現“最短路徑”直達,是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骨干線、長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速鐵路網中的區域鐵路連接線。
該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完善江蘇省內城際軌道交通網布局,對于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促進南京都市圈和沿線蘇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周俊 韓磊 通訊員:劉國昌 王達年 陸星星 王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