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發布消息稱,截至目前,重慶軌道交通累計客運量突破100億人次。
自2005年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試運營以來,重慶軌道交通在發展中實現了全面飛躍——運營里程不斷增長,538公里的線網,述說著重慶軌道交通從最初的單線運營演化成遍及中心城區的網絡化運營;日客運量屢創新高,508.1萬人次的峰值,見證了重慶軌道交通從當年的新興交通方式成長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100億的背后,是便捷性的不斷躍升。重慶現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擔率已超過50%,乘坐軌道交通,成為許多人出行的首選。除了線網的不斷加密,乘車方式的變化,也讓軌道交通的出行便捷性大幅提升。2021年,環線、4號線、5號線實現三線互聯互通,完成了“人換乘”到“車換線”的變革,進一步減少了出行的時間成本。
隨著重慶軌道交通客流強度不斷走高,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持續開展擴能改造,先后實現2號線較場口至天堂堡段和3號線魚洞至江北機場T2航站樓段8編組列車上線運行。“更長、更寬的8編組列車有效緩解了線路的客流壓力,乘客出行體驗進一步改善。”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稱。
為提升軌道交通夜間運載能力,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于2021年啟動常態化延時運營,大部分線路末班車發車時間延遲至23:00,并優化部分車站末班車換乘銜接方案,讓末班車服務到盡可能多的夜歸人。每逢節假日,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還會適時開展延時運營,2023年除夕夜,更是創下運營至凌晨4:15的紀錄。
100億的背后,也是老百姓獲得感的持續增強。在重慶雨季,車站出入口紛紛撐起雨棚守護乘客出行;夏季酷熱,127座車站開放納涼區供市民避暑。直飲水機、共享充電寶、自助鮮花機、“捷順購”便利店……人性化、個性化設施的投用,讓軌道交通出行不再只是出行,而是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00億的背后,還是智慧化的全面覆蓋。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說,2號線試運行時,乘車憑證還是紙質票,如今,移動支付、乘車二維碼已廣泛普及,只需手機一掃,即可在全線網輕松暢行。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重慶與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逐步實現了乘車二維碼互通,“一碼暢行”將成為人們跨城出行的常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