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清單共47個項目,按照減碳方向分為三類: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涵蓋了非化石能源先進示范項目、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示范項目、先進儲能示范項目、先進電網示范項目、綠氫減碳示范項目、工業領域示范項目、建筑領域示范項目、交通領域示范項目、減污降碳協同示范項目、二氧化碳先進高效捕集示范項目、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項目。
寧波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報送的城市軌道交通“供-用-管”綜合節能低碳示范項目成功入選交通領域示范項目。成為全國城軌行業和寧波市唯一入選項目。相關技術在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落地基礎上,全面推廣應用于在建6、7、8號線,新線綜合能耗下降25%以上,自主化率達95%以上。
項目采用供能側、用能側以及基于云平臺的智能能源管理平臺技術,采用架空接觸網結合專用軌回流技術,實現基于新型鐵硼材料的永磁同步牽引系統正線的全面應用,可顯著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節能降耗水平。主要構建“供—用—管”協同一體的綠色節能綜合技術體系,形成一套智能能源系統相關技術標準。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運營能耗降低25%以上,智能牽引供電設備自主化率大于95%,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6800噸。
該項目采用多項引領綠色節能發展方向的關鍵技術,構建“供用管”協同一體的綠色節能綜合技術體系,并形成一套智能能源系統相關技術標準。
在供能側,采用國內首創的架空接觸網結合專用軌回流供電技術,徹底解決雜散電流泄漏及腐蝕的世界性難題;在國內首次實現全功率雙向變流器的正線全面應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進地源熱泵、太陽能等綠色新能源的應用研究,進一步優化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結構。
在用能側,在國內首次實現基于新型釹鐵硼材料的永磁同步牽引系統正線的全面應用,與雙向變流器配合,綜合節能率達到25%以上;采用國內領先的直流集中供電智能照明系統,具有高節能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維護成本等優點;采用國內領先的高能效比通風空調系統,制冷機房全年運行能效達6.9。
在管理側,通過構建基于云平臺的能源管理系統,以數字化管理手段,優化節能策略,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相關創新技術將在6、7、8號線等項目及既有線改造中全面推廣應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按照標準線路測算,每年每條線將減少電能損耗約3000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109噸,節約電費2400萬元。目前,相關技術已授權知識產權11項,獲得國內相關科技進步獎項4項,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