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SCI Verkehr 稱,至少到 2035 年,全球地鐵車輛市場每年將以 3.1% 的速度增長。德國管理咨詢公司的一份新報告稱,售后將占2%左右,其余來自新項目。
預計增長的主要原因來自亞洲,其中15% 的新項目位于印度。開發新地鐵網絡和擴建現有地鐵網絡的主要驅動力是城市地區的人口增長以及當地對地鐵項目預算撥款的增加。
SCI表示,歐洲和北美更加成熟的地鐵市場將以車隊更新為特點,而波蘭、羅馬尼亞以及 土耳其等東歐國家也在建設新的網絡。米蘭、巴黎等西歐主要網絡正在推廣和實施無人駕駛運營。
SCI 預測,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可能更為溫和。在中東,巴林、科威特和阿曼正在開發新 的地鐵系統,而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正在擴大其網絡,但由于人口增長緩慢,速度有限。在非洲,盡管需求很高,但擴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財政限制的限制。開羅是一個例外,這里有大規模的投資。過去,獨聯體市場,尤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戰爭的爆發導致短期前景不明朗。然而,在敵對行動停止后,SCI 預測烏克蘭將進行重建,資金可能來自歐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