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戰收官、奮力挺進“萬億GDP城市”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采取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的革命性舉措,將大連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公交客運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整合為大連公共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通集團),加速構建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有機結合、建設運營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為破解“現代城市如何發展好公共交通”這個問題,提出可行性方案。
交通集團籌備組組長張軍說:
市民期待更便捷、更準時、更安全、更智慧、更多元、更美麗的公共出行方式,滿足市民的期待,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這次市委、市政府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將地鐵、公交整合為一家企業,從體制機制的根源上,實現了資源統一、優勢互補,變潛在競爭為合作共享,為我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心劑”。
目標引領、矩陣支撐
公共交通發展吹響“集合號”
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重組進程中
交通集團首先確立了
“1+3”的中期戰略目標
要通過3至5年努力,實現資產總額過千億,達到行業“三個全國一流”,實現現代公共交通體系一流水平,公共交通智能化一流水平,公共服務一流水平。
交通集團正按照聚焦主責主業、深度整合融合的原則,加速建立“三類五板塊”的經營模式。根據公益、功能、競爭類業務定位,構建公共交通建設投資、運營、置業、資源經營、產業鏈投資及供應鏈融資等五個專業化板塊。
其中,集團總部統籌公共交通項目融資、投資、建設、管理。
運營板塊聚焦運營主業、剝離非主業,建立成本約束下的服務質量提升體系。
置業板塊按照市場化經營原則,大力實施“公共交通+土地綜合開發”。
資源經營板塊通過同質化資源整合,依托客流資源,實現廣告、商業、通訊等價值最大化。
產業鏈投資及供應鏈融資板塊以股權投資、校企合作、企企聯盟等方式,實現產業鏈間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多網融合、智慧賦能
地鐵公交合力跑出“加速度”
5月30日18時,隨著混凝土振搗棒轟鳴聲的停止,經過近8個小時連續澆筑,地鐵5號線中華路站主體結構提前21天順利封頂,地鐵5號線再次跑出軌道交通建設的大連“加速度”。
從1909年首條“鐺鐺車”開始,歷經百余年,我市已形成包含7條線路的224公里軌道交通網絡。目之所及,這個網絡將更密更長——
2022年10月,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將具備初期運營條件;
12月底,地鐵5號線試運行;
2023年4月,地鐵5號線初期運營;
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已經開工;
2023年,開工建設1號線三期、13號線二期工程,以上線路建成后,我市將形成10條線路、32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張軍表示:
◆要抓住政策窗口期機遇期,全力加快線網建設進度,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突出城市軌道交通準時、快捷、大運量的骨干作用;
◆要鞏固公共汽車的主體作用,在優化“快、干、支、微”比例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國際領先的公共交通線網優化導則,按照國際公交都市標準,做好公共汽車的“加減法”,大力發展“軌道+公汽”換乘、“社區環線”等,形成地上、地下“無縫銜接”,科學、穩步調整與軌道交通長距離平行重疊的公汽線路,實現公共交通運輸供給和需求在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要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打造統一的公共交通“數字底座”,整合面向乘客的移動端查詢平臺,實現出行信息智慧、開放、共享,提供覆蓋地鐵、公交、P+R停車、慢行等多方式組合的出行方案,要全面推廣換乘“一碼通行”,為乘客提供全面、準確、便捷的出行服務。
造血活血、盤活資源
公共交通產業集群煥發“新生機”
據悉,“十四五”期間,我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公交樞紐項目投資概算約900億元、資金需求約500億元。交通集團將借助重資產、現金流穩定等優勢,依托AAA信用評級,通過金融機構和公開市場募集充足的項目資金,爭取400億元以上的授信額度。
實現自身“造血功能”突破,交通集團將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大力實施“公共交通+土地綜合開發”,優先獲取沿線土地開發權,以土地綜合開發收益增強還本付息能力。
創新盤活存量土地資源
利用既有公交場站
建設復合功能上蓋綜合體
依托未來軌道交通和公交車日均超300萬人次的客流資源優勢,拓寬地上、地下商業經營空間,打造公共交通引領的“商街旺廊”;深挖廣告、文創等附屬資源價值,發揮規模優勢,實現效益最大化。
加速向公共交通產業鏈“組織者、整合者”定位轉變,圍繞新能源應用、數字建設、綠色土建、智能制造、金融服務、商業拓展等多個領域,引導優勢產能向公共交通終端需求匯聚,發展股權投資、產業并購、基金與財務投資等多渠道的合作模式,用訂單換股份,以場景促技術,用投資聚產業,以流量變效益,加速資產資本化。
交通集團作為大連公共交通建設投資領域“新航母”,將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砥礪奮進、篤行不怠,奮力實現“三個全國一流”,以更安全、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切實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印證市委、市政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正確決策,為我市“兩先區”建設和實現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目標貢獻公共交通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