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臨,出游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有數據顯示,北京周邊石家莊、保定、雄安新區等小眾目的地備受追捧,到石家莊逛正定小商品夜市、去雄安新區游白洋淀列入了游客的出行心愿單。
便捷出游的背后是交通一體化的持續深入。10年來,京津冀三地以軌道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加密,北京至6個毗鄰區域全部實現1小時內通達,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已經形成。交通一體化為出游、通勤以及拓展商務提供了有力支撐,三地經濟社會生活正加速融合。
高鐵保障跨省通勤
每個工作日早上6點多,保定涿州人趙宏達準時出現在高鐵涿州東站,他將乘坐G6702次列車前往北京。6點45分到達北京西站后,他再換乘地鐵前往西二旗的一家軟件公司上班。從涿州到北京通勤雖然辛苦,但他也心滿意足,“這樣節省了在北京租房的開銷,還能顧家,早就習慣了。”
涿州東站距離北京西站僅有62公里。在涿州,像趙宏達這樣的乘客還有很多,他們在涿州東站上車坐高鐵到北京上班。國鐵北京局石家莊站涿州東站黨支部書記孟順凱介紹,每天早上6點至8點4分間的6列進京列車,總計發送旅客近3000人次,這大約占據車站每天發送客流量的一半以上,且大部分都是通勤人群。孟順凱說:“通勤人群早出晚歸,很多人喜歡卡著點到車站,為了迎接短時大客流,車站優化安檢、檢票等各個環節,合理掌握放行時機,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網絡加快構建,拉近了三地時空距離,“同城效應”正在持續釋放。10年來,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樞紐,貫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高速鐵路網基本建成,京張高鐵、京哈高鐵等相繼建成通車,實現區域地級以上城市高速鐵路全覆蓋。京津城際延伸線、京雄城際、津保鐵路等建成通車,北京至6個毗鄰區域全部實現1小時內通達,形成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達11295公里,其中高鐵2576公里,占比22.8%。
資源要素便捷共享
“軌道上的京津冀”讓資源要素便捷地流通、互補、共享。
“坐高鐵1小時20分鐘就到了。”幾年前,北京東邦門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霍雨佳決定把生產基地布局在唐山市曹妃甸區。2019年8月,唐山曹妃甸至北京動車開通。2022年12月底,京唐城際鐵路開通。這大大方便了曹妃甸與北京的往來。霍雨佳說:“公司現在很多客戶還在北京,有時臨時起意晚上見面,當天下午我們從曹妃甸坐上高鐵就來了。”
霍雨佳介紹,公司搬遷到曹妃甸后的快速發展,證明了當初選擇的正確。現在公司廠房面積達到18000平方米,產能比在北京時翻了幾番,產品完成升級,現正在進行無人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改造方案的制定。他說:“公司正在大力推行科技創新,便捷的交通能讓科研人員、科技資源快捷到達曹妃甸。”
京唐城際開通后,北京站至唐山站最快1小時3分鐘可達。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最快運行時間預計為39分鐘,北京至曹妃甸間的運行時間也將隨之縮短。伴隨著政策、交通、港口等區位優勢,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正成為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曹妃甸累計實施京津項目270個,總投資2037.22億元。
軌道交通越“織”越密
如今,京津冀地區的綜合交通網絡,正逐步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軌道上的京津冀”仍在持續推進,軌道交通網絡越“織”越密。
在北京東部,一座“超級樞紐”正在拔地而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樞紐工地上,火紅的晚霞映襯下,一片以鋼筋作骨的巨大“風帆”高高揚起,為這座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引航”。按照計劃,副中心站樞紐工程將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2025年隨京唐城際車站開通等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在河北中南部,由中鐵六局承建的雄商高鐵站前五標工程衡水特大橋、棗強特大橋均步入線上線下施工同步進行的重要階段。雄商高鐵是我國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之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項目建成后,北京南下將再添一條高鐵通道,同時進出雄安新區也將更加便捷。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十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三地將持續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不斷提升區域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持續深化區域協同治理。(李如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