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地鐵統計,“五一”假期地鐵線網客流總數達4451.7萬人次,日均客流890.3萬人次,廣州有軌電車(海珠線、黃埔1號線)安全運送乘客超16.2萬人次,由廣州地鐵運營的四條城際線路總旅客發送量則為35萬人次。在第135屆廣交會期間(4月15日至5月5日),地鐵線網客運總量達1.87億人次,日均客流891萬人次,整體客流與上一屆同期基本持平。
5天假期地鐵加開24列次,夜間大站快車開行22列
據廣州地鐵介紹,由于廣交會客流及節前出行客流疊加,線網總客運量在節前一天以1096.9萬人次創下今年以來的數據新高。5天假期中,5月1日當天客運量也達到1008.2萬人次,但受持續暴雨天氣影響,整體客流相比去年同期減少5%。
而單條線路和單站客運量“排名”前三依然沒變,分別為三號線(含三北線)912.9萬人次、二號線586.6萬人次、八號線512.8萬人次;體育西路站249.1萬人次,嘉禾望崗站176.2萬人次,珠江新城站151.6萬人次。
為確保市民節假日出行安全便捷,“五一”期間,廣州地鐵根據客流特點和出行需求,在部分線路采取了加開列車和夜間大站快車疏導客流。據統計,節日5天線網共開行列車4萬列,加開24列次;5月4日至5日二、七號線廣州南站夜間服務專車共開行22列,運送乘客約1.6萬人次。
此外,市內兩條有軌電車(海珠線、黃埔1號線)安全運送乘客超16.2萬人次,日均客流3.24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出現在5月2日,達4.12萬人次。市域四條城際線路則發送旅客達35萬人次,其中,佛肇5.5萬人次、莞惠18.5萬人次、廣清及東環11萬人次。
15天廣交會四、八號線投放150列空車疏導大客流
第135屆廣交會期間,地鐵線網日均客流與“五一”假期基本一致,運客總量則達1.87億人次,日均客流為891萬人次。毗鄰會展中心的琶洲站、新港東站總進站分別為101.2萬人次、68.5萬人次,總出站則為94.5萬人次、64.8萬人次。兩個車站日均進出站客流均較日常增幅明顯,其中琶洲站日均11萬人次,增幅達175%,新港東站日均7.3萬人次,也增長了133%。
展會期間,廣州地鐵采用備用車靈活上線、組織部分列車提早發車等方式對散展客流進行疏導,累計在昌崗站、琶洲站、新港東站、萬勝圍站、車陂南站、車陂站投放150列空車。采用展會專用大運力時刻表的四、八號線還分別在工作日、周六日最大上線47、38列車和41、35列車。
此外,廣州地鐵從提升智能設備、推行友好服務等方面全力為廣交會乘客提供便捷、多元化的出行保障,其間引入外幣兌換機和10臺外卡POS機,交易累計超200筆;琶洲站、新港東站設置“綜合服務區”,并投入志愿者5000余人次,提供現場咨詢、愛心服務、外語翻譯、票務導購、服務小冊子派發等多元服務;針對暴雨天氣,做好扶梯口、出入口巡視引導及便民雨傘配備、便民雨衣派發等便民服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