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早上五點,諸暨盛兆塢的公交站臺顯得尤為熱鬧。有挑著擔的、挎著菜筐的、還有裝著滿筐蔬菜的乘客……他們都翹首等著“助農專線”(151路)的首班公交車。
每天早上六點,首班“助農專線”從盛兆塢公交站臺準時發車。
盛兆塢村種植果蔬的村民比較多,他們會把自家農作物運到市區來賣貼補家用,公交公司考慮到村民的實際需求和乘客的出行安全,通過實地調研,多方籌劃,加裝了擔簍貨架的“助農專線”應需開通。
加裝后的公交車能夠容納更多農作物,并對駕駛員進行專業培訓,貼心的設計和周到服務讓這輛公交車被老百姓親切稱為運“蔬”公交。
66歲的李壽青是盛兆塢人,自家種了好幾畝菜地。當天他帶上自己種的竹筍、青菜、辣椒、茄子去南門市場。老人家說起“助農專線”就豎起大拇指,“這條線路真是太貼心了。”
去年3月,公交公司對60歲以上老人給予半價優惠,70歲以上老人免費,加上運“蔬”公交免收行李費,讓老人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政府的惠民福利。
經過40分鐘到達南門市場,70歲的湯春梅趕緊挑著擔子下了公交車。她今天摘了自家地里的生菜、芥菜、馬蘭頭,裝了兩筐。因為有親戚住市區,所以一半送親戚,一半菜場售賣。因為菜蔬新鮮,時間固定,有些老主顧已經等在菜場門口了,稱重、找零、換錢……剛從地上新鮮采摘的蔬菜和水果,當天就能出現在居民餐桌上了。
從田間到餐桌,從菜園到菜籃。這輛往返于盛兆塢和城區間的“助農專線”,一邊讓菜農“挑擔”進城賣菜,一邊豐富了市民菜籃子,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公交人在用心用情辦實事。
下一步,諸暨公交黨支部將不斷延伸公共服務觸角,探索“公交+”助農新模式,以實際行動踐行“公共交通”的初心使命。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