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運營調度是公交運營線路組織和生產活動高效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公交企業線路運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學合理的公交調度是保障公交運營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實現公交運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的重要保證。
運營調度的實質是通過采用合理的調度策略和科學的調度手段,實現線路運力投入和客流需求的最佳匹配。其中,日常調度是公交運營調度的基礎,實時調度是保障公交高效運營的保障。針對具體線路,我們需要在全面掌握線路客流規律和特征,深刻理解在不同時期運營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按照乘客的流量、流時、流向,確定各時段配車數、行車間隔,制定行車作業計劃,確定日常調度計劃安排,并用以指導公交車輛的運營生產。
以某一線路為例:眾所周知,公交線路運營首先是要滿足高峰、特別是尖峰時刻的出行需求,為滿足乘客線路出行需求,我們首先應當計算出高峰/尖峰時段內相應線路需要通過的車次數、小時發車間隔、配車數,計算公式如下:
(1)小時通過車次=斷面通過量/(車容量*滿載率標準);
(2)小時發車間隔=60/通過車次;
(3)配車數=周轉時間/發車間隔。
配車數直接體現線路的服務能力,線路配車數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公交系統的整體效能,若運力不足,則線路的供給不能滿足乘客需求,服務水平下降,若運力過剩,不僅會導致資源利用率降低,還會增加車輛油耗和運營成本,故公交運營調度過程是一個多目標決策過程,既要考慮到乘客出行需求,又要兼顧公交運營成本。全天候采用高峰配車,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但平峰時段過度的運力投入無疑是一種浪費。在制定行車作業計劃時,還需要計算出平峰時段公交線路小時發車間隔及其配車數,通過減少線路在平峰時段班次投入,降低人、車、物的投入,有效降低公交運營成本。我們還可以對公交客流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分析獲取更加詳實的小時發車間隔、配車數等,并合理確定日常調度安排,以進一步提高車輛、人員、運能等各類公交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率,持續提升公交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考慮到人、車、路等因素的變化情況,公交運營調度需在做好日常調度的同時,強化動態調度管理,通過適時、實時地跟蹤獲取不同時間段和站點的乘客需求變化,靈活調整運力投入及發車頻次,合理利用資源,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如:在上下班高峰期間,臨時增加發車頻次或開行區間車,在客流低峰時段投入小型車輛;在節假日或者大型活動期間,通過屯車或區域調度,增加特定路段的公交服務能力;針對線路上客量比較大的站點,在特定時段開通大站快車,等等。
未來,隨著智能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日常調度將不斷向實時調度轉變,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合理安排調度車輛運營,將成為不斷夯實品質根基、實現公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