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顧名思義,是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多元化創新科技的代表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多地組織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開放測試示范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超過7700張,累計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測單元部署超過8700套,自動駕駛出租車、干線物流、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有序推進。
“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的應用,正在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中國智能網聯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當前,在感知領域,人工智能驅動已經優于代碼驅動或規則驅動。人工智能驅動的輔助駕駛已經得到非常普遍地應用。下一步,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整體端到端的應用,都在加快推進進程中。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的通知》,宣布將從2024年至2026年開展“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四部門首批確定9個聯合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車輛運行所在城市為重慶市、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海南省儋州市、河南省鄭州市,產品類別包括乘用車、貨車、客車。
隨著NOA(領航輔助駕駛)加速上車,該領域呈現出更加快速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NOA也面臨長尾場景、法規標準、消費者宣傳等方面的挑戰。
“消費者對于一個功能的評價是用或不用,越來越多的車企更加強調NOA的使用率和使用里程。驗證的是好不好用,愿不愿意用。”公維潔說。
近年來,自動駕駛場景在北京,特別是位于亦莊的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里,越來越常見:示范區里,累計29家測試車企超800臺車輛獲準開展道路測試,累計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近3000萬公里。
成績背后,離不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變革的關鍵,是“車路云一體化”。
公維潔表示,從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成立之初,就始終秉持著推動“車路云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在首席科學家李克強院士的帶領下,把“車路云一體化”作為創新中心智庫研究和共性研究的重點。
近年來,創新中心與相關車企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進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既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落地應用,也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
公維潔表示,創新中心除關注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外,還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平臺與產業創新生態的建設。下一步,創新中心也將繼續用好政策優勢,聚力攻關前沿技術,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持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網聯 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車路云一體化?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