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招手,下車按鈴!近日,蘇州公交集團新區公司正式投入365路、3007路兩條公交線路作為蘇州首批“招手即停”試運行公交線路,在特定的路段“全線響應式停靠”。
公交車是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搭乘公交車,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匆匆趕到站臺,卻因為一秒之差錯過了;示意剛駛出的公交車等一等,司機卻置之不理;有的公交車發車間隔長,久等不來。傳統公交固定站點、固定線路、固定發車頻次的運營模式,逐漸不能滿足人們對公交服務靈活、高效、人性化的期待。
區別于傳統公交,蘇州試運行的2條“招手即停”公交線路,讓公交出行跟打車一樣方便卻比打車劃算,響應式停靠則能減少車輛能耗、提高營運效率。此舉讓市民享受到便利和優惠,有利于公交招攬客源,不少網友給出好評。也有網友提出擔憂:公交“招手即停”,會不會讓后方車輛猝不及防?據悉,此次試點區域為交通流量相對較小、道路交通事故風險較低的路段,聚焦市民短途出行場景,安全性得到基本保證。
蘇州探索公交運營新模式值得點贊,若將目光放置于全國公交發展的大背景,這樣的改變實為必然。隨著私家車的普及以及軌道交通、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出行方式迅速發展,城市公交客運量下滑是普遍趨勢。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2年全國常規公交客運量只有2014年的45.2%。受客源流失、政策性補貼減少、長期低票價難以覆蓋運營成本等疊加因素影響,很多公交企業連年虧損、經營困難,一些城市出現公交車“停運”風波。想方設法扭轉困境,吸引增加公交客流,事關公交行業的生存與未來發展。
優化線網布局、提升服務品質、發展智能公交、推進公交與軌道交通銜接融合……近年來,公交企業積極求變、動作頻頻。除了做優做精主業,公交企業也在積極拓展“副業”。在江蘇,南京開行點對點接送的定制公交,聚焦通勤、商務、高校、旅游四大需求,線路數量及規模位居全國首位;無錫試點3元一次、隨叫隨走的網約公交車;鹽城、宿遷等地推出公交婚車租賃業務。挖掘現有場站資源開展社會化商業服務也是一條可行路徑。例如,北京公交依托公交場站開設“公交便民驛棧”,對外提供社會化充電服務,開放錯時共享停車位,一部分退役公交還被改造成小菜場、早餐店、理發店。探索多元經營、盤活存量資產,提升了公交資源利用率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也讓公交企業實現自身業務增長、增強了自我造血能力。
城市公交是兜底性質的基本公共服務,政府財政支持不能缺位。2023年10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和單位出臺《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落實運營補貼補償政策、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新能源公交車充電保障等。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地方財政壓力增大。如何在“過緊日子”的前提下,堅持“公交優先”導向,建立及時、科學的補貼機制,保障城市公交正常運營和向好發展,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如今,在大部分城市,公交車不占據交通主體地位已是現實,但是公交車在保障低收入群體出行權益、緩解交通擁堵、降低環境污染方面仍發揮重要作用。各地立足百姓出行的新形勢、新需求,主動求新謀變,因地制宜推出更多創新“玩法”,相信城市公交之路定能越走越寬,公交出行依然是充滿吸引力的選擇。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