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已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據北京市氣象臺預計,24日午后到25日,北京將迎來一場全市范圍的暴雨。北京市交通部門全力備戰此次暴雨,做好防汛準備、隱患排查、看護值守、應急搶險等各項工作,全力保障首都交通“生命線”平安度汛。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北京市交通部門已完善防汛應急預案,優化應急聯動機制,組建交通防汛搶險救援保障隊伍,編制下凹橋“一橋一預案”、軌道重點站“一站一預案”和重要設施、建設項目防汛預案,繪制極端天氣公路應急力量“布控圖”和防汛“風險地圖”,整合接入城市路網、郊區公路、公交地鐵等20余萬路視頻及氣象部門自動站監測數據,提升監測感知能力。
公共交通嚴陣以待,視客流和雨情增加高峰運力。地鐵方面,提前排查清理沿線易倒伏物體,全覆蓋封堵地下空間滲漏點位,及時補充地鐵站口防汛沙袋和擋水板,盯緊站口、洞口,防止雨水倒灌情況發生,重點地鐵站與排水集團建立聯動機制,實現排水聯動支援。降雨期間,地面、高架區段停止自動駕駛模式,改為人工駕駛模式運行,提示駕駛員做好露天區段瞭望,確保運營安全。早晚高峰期間,地鐵線路將根據客流變化適時延長高峰運力投放時間,做好市民雨天出行保障工作。
地面公交和道路客貨運輸方面,嚴格督促一線駕駛員落實行車安全管理措施,嚴格遵守行車安全規范,加強觀察,注意減速避讓。地面公交早晚高峰根據客流量靈活調整運力,隨時做好場站周邊及地鐵大客流車站的運力支援工作。
公路方面,強化沿線地質災害安全防范。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巡查力度,防止交通設施受損或風倒路樹影響道路通行安全。加強在施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做好臨邊防護、圍擋加固、工棚加固,堅決防止冒險施工、盲目施工。在下凹橋、地災隱患點等重要點位,細化巡查、流動看守,嚴格落實涉山涉水工程物資、隊伍、預案和人員避險方案,對易發生塌方落石隱患點段按照“一看、二勸、三斷”原則開展流動看守和路口值守,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一旦發生公路塌方,及時組織力量搶險保通,堅決避免事故發生。
強化地下空間安全防范。北京市共有城市道路地下通道近200座,交通部門提前對地下通道雨水口、雨水支管、泵坑進行清理疏通,全面排查泵房,通道內增設強排水設施,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并在排水管路設置單向逆止閥,防止市政管網雨水通過通道雨水口反涌。同時,北京市所有下穿隧道全部設有泵站,對運通隧道等長大隧道加密雨天巡查和視頻輪巡密度,嚴格做好泵站值守,遇強降雨提前采取車流控制措施,減少風險隱患。
此外,北京市交通部門會同各區防汛辦統籌明確了400余處下凹橋“巡查、斷路、排水”三個責任人,督促落實各點位一線人員防汛責任。發布降雨預報預警后,前置布控排水、道路養護等應急隊伍和防汛裝備,及時做好值守看護、應急抽排水和通行管控,發布路況和出行引導信息。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