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便捷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座城市的舒適度。哈爾濱持續強化公共交通線路的覆蓋面、出行信息的即時互動、公交網絡統籌調度科學性等,為這種舒適度加分。今年,哈市主城六區公交線路進行調整,市民出行更方便了。目前,哈爾濱公共交通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更密集的公交線路、更多的公交車輛、更智能的出行服務,為公眾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公交出行環境。
線路跟著客流走
出門500米就能坐上車
新的工作園區和入住率逐漸增加的社區,公眾公交出行的意愿總會隨之增強。公交線路的調整跟隨客流進行調整,讓公眾走出家門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車。
東三環高架橋竣工通車后,電碳廠附近的宏城好人家、恒大悅龍灣小區入住率明顯增加,但該區域既有公交線路相對較少。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哈市交通運輸部門發現,附近區域公交線路難以滿足居民前往會展中心及沿江一帶出行需求,經行業管理部門批準后,于今年6月份將公交26路終點站延伸至電碳廠,“公交26路終點站延伸到家門口,現在去道里、道外、南崗都方便了。”宏城好人家居民王先生說。
為滿足華居水木天成小區及周邊居民出行需求,哈市將新區1號線終點站延伸至新區第三中學;為滿足龍江碳谷國際合作智慧產業園職工出行需求,交通集團新區公交公司將新區3號線延伸至該園區……更長的公交線網里程、更密集的站點分布,是公眾公共交通便利出行的保障。
據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2012年哈市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公交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當時主城六區公交線路共157條,如今已超過250條。多年來,行業管理部門結合新建、新打通街路情況,圍繞新建小區、旅游景點和重點建設項目,以滿足公眾乘車需求為導向,逐步填補公交線網空白,線路總長度增加了2000余公里,目前已達到5500多公里。主城六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已經達到100%,也就是說,在主城區,公眾出門走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車。
綠色智慧出行
改善公交“在途”體驗
線網長度和站點密度,是公共交通為公眾出行提供的必要保障;而車輛、智能服務等,則是在出行過程中為公眾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出行條件。
近幾年,哈市公交車輛逐年更新、新增,并且新購置車型主要為純電動車輛。哈爾濱市近年來購買的純電動車輛,具有ADAS防碰撞預警系統、智能主動安全系統、駕駛員防疲勞系統、盲區輔助等功能,在主動安全系統加持下,可以更好地保證公眾出行安全。同時,為了適應哈市氣候,依托成熟的三電系統管理控制技術,車輛升級了保溫隔熱技術和工藝,增設氣罐智能排水系統,防止制動管路結冰,整車嚴寒適應性更強。在特殊情況下,車上乘客還可實現“一秒破窗”,安全更有保障。乘客門設有踏步散熱器和滴漏孔,避免雨雪堆積。座椅下有散熱器,取暖效果好,乘客雙腳放置空間更寬敞。這些性能大大提高運營安全系數、運載能力以及服務水平。
據了解,目前主城六區公交車數量達到6000余臺,綠色環保車型占98%,城區主干線路實現環保車型全覆蓋。在增加純電動車輛的同時,交通運輸領域智慧云平臺的應用也讓公眾從等公交到掐點乘坐公交成為可能。
大數據服務
智慧交通建設
為了打造真正的城市“智慧交通運輸大腦”,哈市交通運輸局依托數據中心建設,深度融合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整合各類基礎資源搭建數據集成與可視化平臺,全面支撐公交、出租、網約等150余類行業數據的集中處理與分析。
在哈爾濱智能交通數據中心,巨型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哈市公交出行數據分析。“目前,該平臺入網了哈市所有運輸車輛的運營管理信息,將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專題分析,有效解決了客流數據采集樣本過低的傳統性難題。”現場工作人員說。
數據集成與可視化平臺是整個智慧交通建設的成果展示平臺之一,現場筆者注意到,通過指揮中心顯示屏,全市公交車分布位置一目了然,工作人員輕輕點擊某一輛車,該車的線路、詳細位置、行駛速度都呈現出來,甚至還能遠程看到車廂內司機開車是否接電話、車廂內是否擁擠等實時情況。
“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哈市智能交通數據中心將各大平臺、子系統、實時數據等集中展示到大屏幕上,清晰準確掌握公交車運行情況、網約車運營狀態等實時信息,并且通過專用網絡鏈路及車載終端設備,可以實現預設點位的精準監測,通過視頻監控掌握車內、車前、駕駛位的實時狀態,通過精準定位技術規范公交車輛運營狀態。”現場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以往冬天乘坐公交車,乘客要在冰天雪地里翹首等候車輛到來。如今,乘客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車輛位置,等車輛快到了再前往站點乘車。在“哈爾濱交通出行”以及高德地圖、百度地圖App里,可以顯示距離查詢人最近的公交線路及最近的站點,也可輸入線路編碼查詢該線路的站點信息。在出行規劃功能中,可以通過起點和終點設置,實現查詢此次出行所有公交線路信息,以便選擇最優路線。特別是在選定一條公交線路后,使用人可以看到車輛實時位置,并能顯示預計車輛多久會到站。部分裝有客流計數設備的車輛,還能查看車廂擁擠度等信息。
車輛的更新和智慧平臺的運營,大大改善了哈爾濱公眾公交出行的“在途”體驗,讓出行更便利,市民幸福感更強。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