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行“深入貫徹落實黃河國家戰略 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現場獲悉,作為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起步區將培育產業體系“新支柱”,強化科技創新“新支撐”,建設未來產業“新載體”,豐富應用示范“新場景”,拓展國際合作“新市場”,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生根。
在培育產業體系“新支柱”方向上,起步區將搶抓未來產業發展機遇,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氫能、光伏等三大優勢產業,持續發力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招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提升產業鏈發展韌性和活力,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
在強化科技創新“新支撐”方向上,起步區將加強與南洋理工大學、中科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研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打造市場化、高能級科創平臺,承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等,集聚和培育更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導行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在建設未來產業“新載體”方向上,起步區將加快推進中新(濟南)綠色智慧示范區、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起步區片區零碳園區、未來產業園等載體建設,建設布局“工業上樓”“個性化定制廠房”等多種載體類型,形成多層次的產業載體體系,滿足創新型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豐富應用示范“新場景”方向上,起步區將在全省率先開展“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建設,擬建立全國首個氫能車車路協同智駕試點,逐步實現智慧駕駛、未來社區、醫療康養等互聯互通;推進無人機在巡檢、物流、交通、農業等場景先試先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無人機低空經濟”濟南模式;依托國家電投集團,加強推廣氫能重卡、環衛、客車及省力自行車等場景應用,打造氫能綜合應用示范區,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推廣。
在拓展國際合作“新市場”方向上,起步區將積極謀劃中外國際合作產業園,加速中新、中加、中泰、中非等國際合作交流步伐,推進跨境電商、海外倉設立;計劃出訪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爭取導入人形機器人、氫能、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領域外資項目,有效帶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引入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推動起步區成為黃河流域合作投資首選地。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