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部委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旨在促進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出行需求。
如何在逆境中改革創新、實現公交高質量發展?貴陽公交公司秉承“人民公交為人民”的理念,以“公交數字化”加快轉型發展,推動“公交大腦”建設,數據加持,打造“智慧公交”。
早在2017年,貴陽市編制了《基于大數據的貴陽市公共交通智能化頂層設計》。2019年,貴陽公交大力推動“公交大腦”建設,實現公交運力智能精準調度、生產營運計劃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等,助力群眾便捷出行和貴陽公交“降本增效”。目前,貴陽智慧公交運營大腦(簡稱“公交大腦”)一期建設的4個板塊已完成,即公交大數據資源中心、公交基礎設施協同管理系統、公交大數據決策支持系統、公交智慧排班系統,可對公交站點、線路等基本信息實現信息化、可視化管理。
“貴陽公交緊緊圍繞構建能感知、會思考、可進行、有溫度的智慧交通體系,實現交通運行、管理與服務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細化,實現市民出行的便捷化、高效化、綠色化、智慧化,讓數字公交給市民出行帶來新體驗,引領城市綠色出行新風尚。”貴陽公交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林說,未來,貴陽公交運營模式將會以“公交大腦”為核心,實施一體化的智慧運營和扁平化管理,進而對生產、組織、管理產生系統性深遠影響,實現傳統公交向智慧公交運營模式轉變,逐漸成為智慧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推廣智慧排班 運營調度更輕松
今年7月,貴陽公交公司南明分公司運用“公交大腦”分析各線路的營運情況,科學投放運力、智慧進行排班等,進一步提高運營速度,縮短周圈時間。
運用公交智慧排班系統,可自動生成車輛運營時刻表和班務計劃,提供優化的配車建議、行車計劃的可視化推演,并支持手動輸入或導入時刻表并實現車輛人員調度。南明分公司根據線路客流的時空分布規律,精準識別線路客流高峰,并結合各公交線路的運營條件、運力資源約束,計算合適的發車時刻表,最終由系統自動化制定生產作業計劃。目前,僅南明分公司就有27條線路實現使用“公交大腦”智慧排班,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但客流并未損失。以今年7月為例,運用智慧排班系統后,27條線路共配車362臺,對比2022年4月未啟用智慧排班系統之前,配車減少19臺;早高峰時段的平均發車間隔增加1.45分鐘,晚高峰增加1.3分鐘,平均增加不足2分鐘;運營里程減少近8.5萬公里,客流量增加17.55萬。
“結合‘公交大腦’數據分析,南明分公司進一步打造快速公交,縮短公交出行時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整理出行駛路段相對通暢的線路,進一步提高運營速度。”南明分公司經理王一欽說,下一步,南明分公司將加強培訓學習,確保所有管理員、調度員學會使用“公交大腦”系統,對所推行線路的發車間隔和班次做到心里有數,并梳理各線路的班型,提高車輛利用率,利用“公交大腦”的客流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調整各線路發車間隔和運營班次,保證運力與運量匹配,減少無效班次投入。
“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后,通過‘公交大腦’分析客流后,客流量變化在10%以上,就要對線路進行優化調整。一般是對部分線路過長、非直線系數較高及重復度較高的線路進行優化調整,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貴陽公交公司市場運營部經理明媚說。
2022年5月,貴陽公交公司就開始在全公司所有適用線路上全面推廣智慧排班系統,聚焦人力資源、車輛資源、道路路況、客流規律、服務水平、安全性等多個維度,實現生產資源、管理要求等向數字化標準化轉變。如結合各公交線路的運營條件、運力資源實際情況,將運力計劃與出行需求精細化匹配,在有效提升社會效益的同時,進而對運營成本進行有效管控,促進生產運營降本增效,實現“公益性+市場化”發展戰略目標。
“通過探索生產作業計劃制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結合管理制度的配套優化,貴陽公交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將智慧排班應用落地的城市公交企業,全面提升公司整體運營生產管理水平。”明媚說。
提升服務質效 市民乘車更舒心
2023年底,貴陽公交公司運用“公交大腦”客流分析功能,發現觀山1路和觀山2路兩條線路的客流出行方式集中在金陽醫院往返金融城方向,環線運營方式已不適應當前該區域的出行需求。為減少無效運營里程,提升公交服務質效,貴陽公交公司通過公眾號、抖音號發布信息,在征求市民意見和建議后,對兩條線路進行優化合并,最終決定開通95路健康公交專線。
“今年初開通95路健康公交專線后,可以直達觀山湖區各大醫院,包括金陽醫院、省醫觀山湖分院、大秦腫瘤醫院,為周邊群眾就醫提供便捷,真為我們群眾辦了一件民生大實事。”家住觀山湖區世紀城70多歲的孫德芳說。
為增加適老化、無障礙車輛服務,近日,貴陽公交公司優化了“掌上公交”APP功能,市民可通過該APP,查看無障礙車輛信息。車輛標識上配有“無障礙”三個字,市民可看到每一輛公交車大概發車時間、到各站點時間以及車牌號,并在每個站點標注了接駁軌道交通信息。目前,貴陽公交公司共有838輛適老化公交,其中366輛公交配有無障礙踏板,涉及線路64條。
“由于腿腳不便,子女帶我去黔靈山公園游玩都要用輪椅。自從更新了無障礙車輛信息后,就可以通過手機查看每輛車的精準信息,根據時間出發乘坐公交車,減少等待時間。上下車時,公交司機還會熱心地幫助我,這周到的服務讓人感到很暖心。”近80歲的市民周明貴說。
為提升出行質量,讓乘車更“智能”便捷,貴陽公交公司推出“掌上公交”APP,不僅支持支付寶、云閃付、微信等支付車費,還可實時查看線路情況,包括車輛數量、車輛預計到站時間等。此外,市民如有意見建議還可在“問題反饋”欄目里提交,內容包括線路停運、改道、找不到線路、運營時間錯誤、新增公交線路等諸多子欄目。
“貴陽公交在不斷提升市民乘車體驗感的同時,‘公交大腦’還實現了對駕駛員行為的全面監控,為乘客提供舒適安全的乘車環境。”明媚說,公司通過行車安全感知設備設施,實現對公交駕駛員疲勞駕駛、吸煙、打電話等違法違規駕駛行為進行提醒、自動預警、智能分析等,相比傳統的人工隨機、輪巡抽查方式,極大提高了對駕駛員安全監管效率、處置能力,降低事故發生。不僅如此,“公交大腦”還可實時監測易燃易爆物品,并對攜帶違禁物品的乘客進行人臉抓拍,提高乘車安全性。
明媚介紹,“公交大腦”會分析客流滿載率情況,以此實現靈活調度,提升乘客體驗感,在“公交大腦”一期客流分析的基礎上,將實現對乘客服務的全面智能化。以分析滿載率過高的線路為例,“公交大腦”能夠根據選定的條件,展示最大斷面滿載率過高的線路,包括線路名稱、時間段、平均滿載率、客流最大斷面站點和車內擁擠情況、優化建議、所屬公司,并基于線路站點滿載率過高現象,將實現自動生成區間車、大站車、加密班次、更換車型等建議。
探索微循環公交 社區出行更順暢
自今年6月初花果園微循環V8路開通后,7月的日均客流量約1400人,很多周邊市民選擇乘坐這條便捷的微循環出行,打造市民“5分鐘出行圈”和“15分鐘生活圈”。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在前期招手即停車響應式服務的基礎上,貴陽公交公司旗下貴陽黔爽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升級,市民可通過“掌上公交”APP查詢花果園微循環V8路等微循環交通的車輛到站信息,實時了解車輛運行狀態、站點變化等重要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減少候車時間。
貴陽公交公司副總經理周開敏說:“這一功能實現了技術與服務的完美融合,將乘客需求轉化為具體的服務改進,不斷提升公交服務的品質和效率。”
為更好與乘客互動,貴陽公交公司探索“電招式”公交服務,市民有需要乘車時,只需在平臺上“召喚”,駕駛員接收到信息即可前往指定地點接應,不僅提高了公交的運行效率,縮短市民等待時間,還有效增強乘客與公交服務的互動和體驗。
“微循環公交由于線路短、車型小、班次活的營運特點,有較強的運營活力和服務親和力,深受市民歡迎。”明媚說,下一步,公司將運用“公交大腦”智慧平臺為支撐,借助貴陽貴安智慧交通“1+5+1”數據主題庫數據底座能力,挖掘潛在乘客群體和出行需求,繼續開通微循環線路,提升公共交通系統吸引力。
“今年,貴陽公交公司運用‘公交大腦’進行客流分析等,不斷對線路進行優化調整,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明媚說,后續,將融合軌道交通客流數據作進一步分析,實現線路日均換乘客流量、平均換乘距離、平均換乘時間等指標分析,通過鼠標定位查看不同時刻具體上下行客流、班次情況等,并統計不同時間段的乘客密度,形成三維立體圖,為公交線路的優化調整提供更加精準的決策,有效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正因有“公交大腦”做后盾,貴陽公交公司不斷增接駁、減重復、優服務、調結構。今年7月客流量相比上個月增加近300萬人次,日均增加7.11萬人次,貴陽公交公司的服務質量和乘客滿意度得到整體提升。
今年6月,貴陽公交公司董事長孫林帶隊到貴州圖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交流座談時提出,公交的改革需要高科技賦能,更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持,讓貴陽公交從內部管理到對外服務都能真正實現智能化、數字化。
一直以來,貴陽公交公司致力于逐步打造出一個讓乘客滿意的數字公交系統,助力貴陽貴安構建“數據驅動、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生態文明”的智慧交通體系。
目前,貴陽公交公司正進行“公交大腦”二期建設,可通過建設業務數據分析管理子系統、客流分析子系統、線網分析子系統、公交數字管理子系統,圍繞全面優化公交線網,提升公交服務水平,主要對現有一期站點數據、線路數據、IC卡客流OD數據加以利用,綜合多源數據(公交IC之外的客流數據)分析,開展公交線網優化工作,促進“四網融合”建設。同時,從多源數據中捕捉大眾出行需求,進一步挖掘定制公交的潛在客流,提升公交分擔率,并通過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合理的線網優化方案,為公交線網優化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公交大腦”一期與二期建設重點有所不同,一期建設重點在于建設公交場、線、站、限速點等基礎數據庫,為后續智慧化建設提供數據基礎;同時,實現了生產作業計劃制定的自動化和智慧化,以需求數據表現來支撐生產計劃投入。二期建設重點在于對公交刷卡數據之外的客流數據的利用,包括新客流挖掘、與軌道網絡的融合以及線路優化調整的全過程引導。二期是對一期部分建設成果的再深化利用。
“相信未來,貴陽公交將逐步構建起一個更加智能、便捷、綠色的出行新生態,推動城市交通系統的整體優化和升級,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孫林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