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川市城市管理局推出“銀川微公交”品牌,將共享單車納入公共交通體系,打造“城市公交+微公交共享單車”數字化出行模式。我市秉承“科學規劃、精細治理、服務便民”理念,將共享單車融入城市空間規劃、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文明城市創建和智慧城市大數據,統一布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現有序發展和精細化管理。
綠道騎行更便捷
近年來,銀川市累計投入5.86億元,新增及改造慢行綠道29條,總長110.15公里。條條慢行綠道如靈動彩帶貫穿城市,因此,無論是上班通勤還是周末休閑,共享騎行成為市民的理想選擇。
我市打造“銀川微公交”品牌,在公交車站等交通樞紐周邊設立停放點,覆蓋率達到86%,市民換乘效率提高了42%。借助公益活動,我市鼓勵更多市民選擇共享騎行,鼓勵引導綠色出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銀川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多部門出臺《銀川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實施意見》,明確銀川市共享單車投放需求以及主體責任、日常考核等制度。各部門和運營企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發布文明騎行倡議,呼吁市民做城市文明守護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愛護單車、有序停放,如今,共享單車入欄停放率達82%,“感謝您規范停車,定點停車您最棒”的關鎖語音播報,成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與有力助推器。
綠色低碳出行成為新時尚
從今年春天起,市民劉磊每天都騎著銀川微公交共享單車出行,快捷又方便。“不用到處找地方停車了,省下來的停車費剛好抵消了共享單車的費用。”劉磊說,只要天氣良好,每天都能看到路上有大量市民騎行微公交共享單車。據統計,一輛共享單車累計騎行里程達1.41萬公里時,可減碳0.77噸。近年來,銀川市的4萬輛共享單車累計騎行里程約5億公里,實現減碳約2.08萬噸,相當于244個中山公園大小的森林一年的減碳量,對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銀川共享單車企業的收費標準穩定在起步價 20 分鐘內 2 元,每延長 10 分鐘加收 1 元。為市民提供了低成本的出行選擇,并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此外,共享單車對活躍夜間經濟作用顯著,懷遠觀光夜市、閱彩城、敬德街等商業圈夜間騎行率較高。目前,我市實行總量管控,今年5月,銀川市城市管理局綜合考量報名的14家企業,對經濟、社會、就業、減碳的影響以及市場競爭、份額、總量控制等情況,從眾多報名企業中先給予美團、公交、哈啰三家企業在銀川市投放,后續根據市場和政策動態調整,也將持續加強管理、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共享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分區責任管理、無差別維護
今年以來,銀川市城市管理局編制共享單車停車區設置技術導則,將停車站點納入城市總體空間規劃布局,在不同功能區域合理設置停車站點,使其與周邊建筑、景觀相協調,不影響城市整體美觀和空間秩序。在慢行綠道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共享單車功能需求,設置與綠道相連的停放點,規劃不同主題的綠道騎行路線,鋪設彩色騎行慢道,并科學確定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和投放比例。銀川市城市管理局利用大數據,結合人口密度、街區功能確定停放站位數量和規模,考慮北方季節因素實行“冬季減半”運營,同時車輛分批入庫檢修,確保安全性能。
“對企業投放計劃進行審核和監管,通過車輛上牌、錄入交管系統,錄入車輛信息、定期組織多部門聯合核驗執法,確保投放合規率達99%以上。”銀川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下劃分32個網格管理,設置網格長負責相關工作,通過智慧城市視頻監控平臺遠程監控重點區域,自動處置違規停放問題,在熱點區域安裝可視化喊話探頭,引導文明騎行、規范停車。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