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駕駛公交車概述
自動駕駛公交車采用5G、車路協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公交車駕駛的智能化和無人化。自動駕駛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分為L0到L5共六個等級,L0級沒有自動化,L3級是目前比較常見的,L4級是高度自動化,L5級目前仍處于測試和研發階段,尚未廣泛應用,L4級是目前國內自動駕駛應用領域的最高級別。
2、自動駕駛公交車技術架構
自動駕駛公交車由感知、決策和控制三部分組成。感知系統由車上監控和傳感器組成,感知設備相當于駕駛員的眼睛和耳朵,能夠實現周邊360度環境感知監測;決策系統相當于車輛的大腦,在深度感知的基礎上,對感知系統傳來的信息通過智能計算機進行判斷,并根據衛星導航系統確定車輛位置,通過算法找出一條全局路徑,實現車輛導航行駛;控制系統相當于人的神經系統,接收決策系統發出的指令,并將做出的決策傳遞給控制系統,對車輛的轉向和速度進行控制,從而驅動公交車前行。
3、自動駕駛公交車關鍵技術
自動駕駛公交車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感知、車聯網和決策規劃等多種技術,使公交車能夠安全、可靠地在各種交通環境中運行,以滿足更高層次的自動駕駛需求和應用場景。
感知技術: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是自動駕駛公交車的首要環節,集成和處理來自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構建公交車周圍環境數據模型。
車聯網技術:自動駕駛公交車通過車聯網技術與外部環境進行通信,包括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基礎設施(V2I)、車輛與行人(V2P)和車輛與網絡(V2N)的通信。這些通信能力為車輛提供了更廣闊的感知范圍和更豐富的環境信息,有助于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和效率。
決策規劃技術:根據感知的信息進行決策判斷,制定相應控制策略,決策算法包括模糊推理、強化學習、神經網絡和貝葉斯網絡技術等。通過車輛動力學模型和控制算法,對公交車任務、行為和動作進行規劃,對車輛的行駛路徑和行為進行決策,以實現對公交車的精確控制。
4、自動駕駛公交車的應用
濟南公交首部自動駕駛公交車采用L4級高度自動駕駛和單車智能技術路線,車內沒有傳統的方向盤、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借助于厘米級定位等技術,車輛具備自主超車、自動避障和精確進站等功能,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
自動駕駛公交車的應用將進一步助力數字濟南、智慧泉城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為市民乘客提供優質出行服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