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海口首批智慧微公交正式上線試運營,此次開通的是桂林洋大學城區域微公交和G51線路微公交,覆蓋桂林洋大學城、海口江東新區等片區。與常規公交不同,智慧微公交可通過手機下單,減少等待時間,實現點對點接送、一站直達等服務。
滿足點到點直達需求
市民王曉萱居住在東湖附近,平時上下班都會乘坐G51公交車。10月11日上午,了解到海口開通了G51線路微公交,她通過手機下單,體驗了一次“打公交”去上班。
10月11日,海口首批智慧微公交正式上線試運營。首批智慧微公交整裝待發。本報記者 康登淋 攝
“G51線路微公交和G51常規公交的運營線路相同,但出行效率提升了許多,手機下單后立馬就有司機接單,減少候車時間,且車輛不用站站停,出行時間縮短,票價也較優惠,非常適合上班族日常通勤。”王曉萱點贊道。
“此次一共投放了40輛純電新能源小型車輛作為首批微公交,車輛最大核載人數為4人,對比常規公交,微公交出行更加靈活與高效。”海口公交公司運營管理和服務質量部負責人邢思瀚介紹,首批區域微公交服務范圍集中在桂林洋大學城和江東新區,主要考慮年輕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出行需求,以及方便園區企業員工的日常出行;同時,可促進市區和郊區公共交通更好地銜接。G51線路微公交遵循常規線路走向,采用定線、定點、不限定班次時間的運營方式。
據悉,區域微公交采用固定服務區域、不固定線路的運營模式,在運營范圍內,根據客流需求靈活調配運力,實時動態規劃線路,可滿足乘客點到點的直達需求。G51線路微公交將客流密集的站點設定為必停站,其他站點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停靠,乘客可在站點招手乘車,上車后再掃碼補票支付即可。
助力集約化出行
在微公交下單頁面,記者注意到,乘客需要選擇乘車區域(G51線路或桂林洋大學城片區),選擇拼車或專車后,輸入上車點和目的地,即可下單支付。為更方便乘客出行,頁面清晰顯示著運營區域內站點圖標,乘客可以選擇就近站點上下車,還實時顯示著區域內正在運行的車輛圖標。
“微公交是一種新型的公共交通服務,也是海口公交的創新嘗試,鼓勵市民綠色出行的同時,拼車模式可將同方向、同時間出發的乘客匯集到一輛車上,高效匹配運力,實現集約化出行。”邢思瀚說,“不僅如此,它還能促進常規公交平峰期公交資源的優化利用,降低車輛空駛率,讓出行更高效。”
下一步,海口公交將根據首批微公交的實際運營情況及乘客出行需求,逐步開通其他區域或線路微公交,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快捷、更舒適的乘車服務。如需咨詢了解可關注“海口交投集團”微信公眾號或撥打海口公交客服熱線66663066。
如何乘坐微公交?
乘客須在當前運營的服務區內,用“海口智慧微公交”小程序或搜索“海口交投集團公眾號”,點擊“公交服務—微公交乘車”下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