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車又寬敞又干凈,坐著舒服,心里也踏實,讓我們務工人員返崗路途更加方便。”近日,在比亞迪返廠大巴車停靠站點,來自邵陽的李大哥笑容滿面,坐上返廠大巴。
這是長沙市交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龍驤旅游公司提前對接比亞迪需求,為務工人員提供的“點對點”便捷返崗服務。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累計組織19車次大型客車,服務范圍覆蓋岳陽、邵陽、婁底、衡陽、湘潭、株洲等省內多個市州,順利接回近千名員工,全力保障返崗人員安全、高效復工。
這只是一個縮影。記者2月19日獲悉,長沙市交通運輸局及長沙市交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沙公交集團等國企積極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通過定制運輸、點對點運輸等多種個性化需求,助力長沙重點企業節后復工復產。
近日,一輛滿載40余名工人的大巴駛入瀏陽經開區藍思科技廠區,工作人員有序引導工人進行入職登記等工作。自開工以來,長沙市交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龍驤長東(瀏陽)公司多輛大巴車往返于長沙各大汽車站、高鐵南站和瀏陽經開區之間,解決了藍思科技員工返崗“最后一公里” 難題。
在長沙不少園區,精準設計線路的通勤定制運輸服務滿足了企業復工復產需求。
“量身定制的專線,通過靈活定制線路,減少中途停靠站點,節省了不少通勤時間,關鍵還準點舒服、有座位。”在雨花經開區,通勤定制線路解決了不少員工的復工通勤問題。
據了解,長沙公交集團比亞迪企業通勤定制線路項目組實時對接企業復工復產需求,采用彈性調度機制實現運力與需求的動態匹配,通過投放100臺新能源公交車輛,日均完成2.7萬人次的員工運輸保障,確保兩班倒員工通勤零障礙,形成“點對點”的高效通勤服務閉環。
2月5日至今,長沙公交集團投入運力300余臺次,覆蓋岳麓高新區、雨花經開區、天心經開區、望城經開區、金霞經開區等5個園區,開通了64條通勤定制線路,服務區內多家企事業單位員工通勤64.32萬人次。同時為主城區50所中學、15所小學量身打造200余條校園專屬定制線路,護送學生16.2萬次,累計服務復工復產復學人員80.52萬人次。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