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延安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大會宣布了2025年延安市10件民生實事項目。分別是:改善公共交通出行、農村飲水安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醫療服務保障、新就業群體從業環境提升、加強婦女健康服務保障、完善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改造火車站前廣場、完善城市路網體系、全面提升消費環境。
讓“民聲”決定“民生”!民生實事項目反映的是人民群眾的呼聲意愿。記者了解到,本次票決共有13個候選項目,293名代表參與投票。一張張表決票,既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權利,更是人大代表背后所體現的民心民意。經表決,“改善公共交通出行”“農村飲水安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分別以276票、253票、252票高票獲選。這是延安市連續第五年采用人大代表票決制決定民生實事項目。
城市公交作為群眾出行最重要的方式,承載著百姓的民生喜樂,也聯動著城市發展的脈搏。今年我市將在市區新增純電動空調公交車155輛,淘汰所有非空調車,所有公交票價一律降為1元,中小學生繼續實行半價制,殘疾人、65歲以上老年人、現役和退役軍人、圣地英才繼續免票,教育專線公交車全民免費乘車,降低群眾出行成本。“政府買單、群眾享受,這件民生實事不僅體現了我市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也是惠民利民的好事。”市人大代表賈延偉說。
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是近年來民之所盼。2025年,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普通門診將全部實施“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舉措,穩步擴增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及互認醫療機構數量,實現互認不少于200項。“這件民生實事將會為群眾提供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醫療服務,也能有效解決患者一次看病多次掛號和重復檢查等問題。”市人大代表周德華連連稱贊。辦好民生實事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大會結束后,與會代表紛紛表示,今年票決產生的10件民生實事項目更廣泛、更切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期待有更多“心愿單”變成“幸福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