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56萬輛、同比增長4.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4.9萬輛,同比增長141%;納入省“雙招雙引”項目510個,總投資5832.5億元……今年1-5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保持逆勢增長。
產業加速邁進,政策再添動力,日前,安徽省發改委印發《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質擴量增效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將支持合肥建設換電試點城市及“雙智”試點城市,到2025年,在合肥市主城區形成10分鐘換電服務圈。
“福利”給夠擴容產業生態圈
加大資金補助支持產業創新和核心技術攻關、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性產業創新中心或產業技術研究院、制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補短板清單、給予企業最高5000萬元貼息、組建運營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母基金、建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常態化對接平臺……在激發產業創新和雙招雙引方面,政策釋放滿滿福利。
在市場推廣方面,全省有條件的市將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活動,老百姓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僅享受大力度優惠,還將獲得政府補貼。尤其是汽車“以舊換新”活動中,安徽省將對提前報廢更新未達到強制報廢要求的老舊高排放車輛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給予補貼。
全省公共交通、物流運輸、公務用車等領域也將逐步更迭傳統汽車。政策中要求,自2022年起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車,合肥、蕪湖市區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100%,其他市區占比不低于80%。環衛、園林、市政、消防、機場、景區用車等車輛將從今年更新為新能源化。今后百姓學車,也將用新能源汽車練手,政策中明確,將推進準駕C證車型駕駛員考試用車替換為新能源汽車。
合肥試點形成10分鐘換電服務圈
作為省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在落地應用方面,合肥也將率先試點。合肥將建設換電試點城市及“雙智”試點城市,加快推動換電站服務網絡建設,在私人、營運、網約車領域先行規劃布局換電站。政策中提出,至2025年,合肥市換電站總量將達到140座以上,日服務能力4萬次以上,在合肥市主城區形成10分鐘換電服務圈。
為方便新能源汽車車主們“綠色出行”,“十四五”期間,安徽將擴建新能源基礎設施,到2025年,全省公共充電樁將達到7萬個以上,換電站達到180座以上。充電設施配建力度也將同步加大,城市建成區新建住宅停車位配建充電基礎設施比例不低于30%,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基礎設施比例不低于35%。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設施將擴容升級,至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總量將達到2000個以上,換電站達到50座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將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政府定價(含政府指導價)的公共停車場(點)停放新能源汽車當日首次2小時以內(含充電時間)免費;對懸掛新能源汽車號牌的貨車(重型貨車和危險物品運輸車輛除外)在市區道路通行不限行(含高架橋、快速路);對已向郵政管理部門備案的新能源郵(快)件末端攬投車輛,在不影響道路通行的情況下,允許在劃定區域臨時停靠不超過30分鐘。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