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鄭汴洛濮“氫能走廊”是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重點建設項目。濮陽市搶抓機遇,充分利用產業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推動氫能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助力濮陽在現代化河南建設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
這兩天,位于華龍區氫能產業園的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團(濮陽)有限公司各條生產線忙碌不停,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生產外地預定的氫能環衛洗掃車。
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團(濮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志敏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已經量產的是80kw、跟100kw,還有120kw的燃料電池,俗稱燃料電池發動機,主要應用在環衛車、公交車以及各種物流車上面,氫氣通過這個設備產生了電,排放的是水,實現了零排放。而且,濮陽市營商環境比較好,具備富氫的基礎,對我們后期產品應用,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所以我們決定落戶到濮陽。
去年,濮陽市成功引進總投資50億元的中沁泰康氫能產業園,項目僅4個月就實現了落地投產,項目負責人劉志敏介紹,企業之所以選擇落戶濮陽,一方面是濮陽光伏和風力發電發展較為成熟,制氫成本低,另一方面是濮陽重視氫能產業發展、發展環境優。
濮陽市因油而生、向油而興,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要把推動資源枯竭城市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作為頭等大事,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氫能產業,便是濮陽市實施換道領跑戰略的一個重點努力方向。作為重要的石化基地,濮陽市工業副產氫產量巨大,每小時達8萬余標方。近年來,濮陽市通過出臺《濮陽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濮陽市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濮陽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建設濮陽市華龍區氫能產業園,成立濮陽市氫能產業聯盟等舉措,努力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綠氫”生產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氫能產業應用示范基地。
華龍區區長 丁國梁說,華龍區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我們選擇的切入點是氫燃料電堆,目前氫燃料電堆在關鍵零部件的研發上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我們下邊要對接法國、加拿大等一些先進的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團隊,把他們引到濮陽來,在以鎂基為材料的固能儲氫方面做深入的延鏈補鏈。
如今,隨著首批“濮陽造”25臺18噸氫燃料電池洗掃車和5臺10.5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公交車的交付使用,以及中國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河南宗惠氫氣年產3600噸高純氫項目、濮陽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項目等一大批氫能產業項目建設的加速推進,濮陽市的制氫、儲氫、加氫站、膜電極、電堆、車載儲氫瓶、整車等一體化全產業鏈正在加快形成,全市已培育制氫企業9家,年制氫能力23.6萬噸,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按照《濮陽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規劃》,到2024年,濮陽市氫能產業鏈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同時,將集聚1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6200臺/年,燃料電池汽車產能達到2500輛/年;建成加氫站10座,新增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氫燃料電池車輛占比在80%以上。
市發改委副主任 王旭曉說,下一步,濮陽將緊緊抓住我國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的歷史機遇,搶抓河南建設“鄭汴洛濮氫能走廊”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和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和精心布局氫能產業,努力打造冀魯豫省際氫能研發中心和裝備制造基地,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開放融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為未來30年全面貫徹落實“3060”雙碳目標夯基壘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