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宜昌,每日12時至14時,部分公交車被抽調作為愛心避暑納涼公交,包括建筑工人、外賣小哥在內的戶外勞動者可以就近在車上免費避暑、午休。據7月17日《湖北日報》報道,該市目前已有8個“納涼公交”站點,這項服務將持續到9月。
近來,我國多地遭遇持續高溫天氣,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更是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防暑降溫的措施年年有、處處有,但怎樣讓戶外勞動者真切感受到清涼,是擺在每一座城市面前的“夏日限定”考題。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城市公共治理能力在具體而細微之處的體現。
宜昌的表現叫好又叫座。有工人說“納涼公交”解決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午休難題,還有網友建議把類似舉措推廣到其他城市。
近年來,隨著戶外勞動者權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都建了不少愛心驛站、小屋,許多建筑工地也具備了接電和場地條件來提供防暑服務。不過對一些從事市政工程的流動施工人員而言,最熱的中午時分往往不得不在馬路邊、樹底下席地而眠。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業態勞動者。
“納涼公交”的出現,精準地擊中了這一痛點。正如車身上印著的標語“你為城市流汗,我為你送清涼”,戶外勞動者承擔起了城市運轉部分必不可少的工作,給他們以庇護,就是為城市建設發展蓄力。鑒于城市間的相似性,“納涼公交”很大程度上具備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各地陸續發布“高溫停工令”、強化“換班輪休”等,都在不斷加強對戶外作業勞動者的保護和照顧。
從城市治理的維度看,“納涼公交”這個點子也生動地說明了:真正貼心的、受歡迎的公共服務,往往是那些被直截了當送到需要的地方和需要的人群中去的。
公共資源有限,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是對相關管理者的考驗。夏季中午是公交車運營低峰,抽調部分富余車輛作為“納涼公交”,這一操作既沒有影響運營,也沒有明顯增加成本,還讓“閑置”車輛發揮了作用,可謂對公共資源的高效、充分利用。
進而言之,利用現有資源為包括戶外勞動者在內的廣大市民服務,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嘗試和經驗。近日,江蘇全省4000多家銀行網點向戶外勞動者開放,為他們提供避暑、飲水等便利;前幾天,四川成都部分地鐵站設立納涼區,為市民準備了椅凳,被網友稱贊彰顯出一座城市的包容和人性化。
讓人欣喜的是,“納涼公交”上線僅幾天時間,已經引起愛心傳遞現象——有不少市民和單位在服務時間給車上的勞動者和司機送來西瓜、飲料等防暑降溫關懷……
從這個角度看,“納涼公交”不僅僅是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一種存在,而更像是一個小型城市治理試驗站。一個善舉可以激發另一個善舉,一個治理良策可以帶動更多意想不到的力量加入,讓正能量源源不斷——如此,城市這臺大車才能更順暢地行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